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桃仁单方有两治
作者:专栏主持 丁兆平
事有诡异,药有传奇。一味桃仁单方,你说它能主卒心痛与魇寐两种不同的病?
先述早在《肘后备急方》卷一中记载的一则桃仁单方。
“治卒心痛方:桃仁(去皮尖、熟研)七枚,水合顿服,良。亦治患三十年者。”
卒心痛,又名真心痛,相当于现今医学诊断之冠心病心绞痛。
桃仁活血散瘀之力较强,适用于血滞不畅所致的心胸疼痛。《名医别录》称其能“消心下坚”。《食疗本草》则称其能“止心痛”。现代临床用桃仁、栀子研末,以炼蜜或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心前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此法在1981年首次由张仲全报道50例观察结果(《中级医刊》1981年4期),后又屡经验证,如王慧亦用治50例,经治疗1个疗程(贴敷6次)症状无改善者仅6例,其余44例症状均有好转,症状改善显著者22例,最快者敷药当日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显著改善7例,改善18例,无改变25例。(《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3期)从散瘀血的机制出发,桃仁同样适用于瘀血所致的胃脘痛,可单用,更可配入复方。对于胃脘痛的瘀血见症,如《症因脉治》卷一称:“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瘀血痛也。”《医学三字经》卷一记述:“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积块,脉涩,大便黑。”此大便黑,更可能是潜血的表现。
以上是单用桃仁治卒心痛和胃脘痛。文献中也有用桃仁单方治魇寐的记载。据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卷十五载:
“治人多魇寐,用桃核仁二十一个,去皮研如泥,以白汤调服。”
睡眠时常有惊怪恶梦,或如有重物压身,遂因此而突然惊觉,称作“魇”,也称“梦魇”或“魇寐”。魇寐之人,血脉多有瘀血,以桃仁活血化瘀治之,正是治本之法。
恶梦治从活血化瘀的依据在于:血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瘀血停滞可影响神魂的潜藏。《医林改错》中论述:“夜睡梦多,是血瘀。”但王清任只信任血府逐瘀汤,认为“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显然他没有认识到单用桃仁,也能有良好疗效。清代唐宗海《血证论·瘀血》中也论述:“瘀血……烦梦不宁,遗精白浊……梦见先亡。”治宜活血化瘀。
其实,除了桃仁单方,成方如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桃仁丸等,也适用于治疗血瘀之多梦、梦魇、梦游、梦交、梦遗等症。
如上,魇寐与卒心痛,竟可单用桃仁一方统治之。从中医学认识,是因为其有瘀血的共同病机。那么,魇寐与卒心痛之间,是否有密切联系呢?
是有联系的,确有密切的联系。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上,正可以对桃仁单方的作用做出很好的说明。
多梦、恶梦与冠心病有直接联系,并能产生直接的危害。据临床报道,通过对165例经西医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长达12年的调查,发现多梦和恶梦是冠心病的临床指征之一,能加快和加重冠心病的进程和程度,有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夜间突然死亡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上重视多梦或恶梦这种致病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就可能从诊断到治疗及预防增添一种新的认识。(高武强、封生荣:对165例冠心病患者与多梦恶梦关系观察结果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1期)西药左氧氟沙星合用克拉霉素时的不良反应个案对此也可作为一例旁证。临床发现,二者合用曾导致一例患者同时出现心悸、失眠及恶梦。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其实正是因为相同的原因(病因)———瘀血阻滞。(朱晓兵等:左氧氟沙星合用克拉霉素致心悸、失眠及恶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年第4期)由此也提示,恶梦纷纭之时,不妨考虑到是否患有冠心病的潜在可能。如是,则针对冠心病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恶梦可愈。如果排除了冠心病呢,对于非冠心病引起的恶梦,桃仁是否继续适用?这就要切记辨证论治的精髓了:若恶梦的发生与瘀血有关,用桃仁方适宜。“有是证用此方”,此为辨证论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