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报》

钻石与玉石的比较

———浅谈“黄晓明PK屠呦呦”

作者:□广电15 杜雪莲    
2015-11-30     浏览(109)     (0)

  10月8日,黄晓明和Angelababy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85岁的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了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之后便有一篇名为《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努力不及一场作秀》的文章出现。作者认为,各大新闻媒体对第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奖的报道尚不如对黄晓明和Angelababy婚礼的报道。该作者还将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和黄晓明婚礼费用进行对比,称“屠呦呦呕心沥血,一生奉献,奖金却只能在北京买半个客厅……”作者就此得出读书无用论:“做科研的不如演戏的,卖技的不如卖艺的;搞实的不如作秀的,救命的不如搞笑的。”该文章一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在我看来,黄晓明作为一个明星,就如同钻石,闪闪发光,引人注目。再加上这场宛如童话的婚礼,就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屠呦呦作为一名科学家,就如同玉石,温润无华,毫不张扬,在一个属于她的角落里默默耕耘。
  钻石与玉石,乍一看,人们会被钻石的光芒所吸引,但欣赏久了,便会发现玉石的美,同样爱不释手。如果要问,钻石和玉石哪个价值大?我要说,它们的价值同样大,只不过欣赏它们的人不同罢了。
  演艺者和科学家的收入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面对的社会需求、消费群体不同。演艺界的产品是大众化的,而科学界对应的是某一特定领域,需要科学家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为了追求真理而奋斗终生。有人曾说:一个人要成功之前,总要经历一段默默无闻,无人帮助,无人问津的时间。凡是耐得住寂寞的人,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正是因为屠呦呦能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苦心钻研,才有今天的成就。试想,如果屠呦呦在钻研青蒿素之初就受到媒体关注,大肆报道,她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去做科学研究,能坚持自己的本心不变吗?所以,远离利益纷争,寻求一块净土,专心研究,才是科学家通向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毕竟,研究成果才是硬道理,空有一番理论是不行的。
  黄晓明的婚礼有很多有关公益的部分。他在婚礼上成立了基金会,现场资助了527名儿童,还将鲜花全部捐赠,进行二次利用。婚礼上的喜饼也是他捐助的儿童亲手制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群孩子。
  把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和追求曝光度的明星放在一起,然后哀叹科学家的曝光度为什么不如明星,这是非常可笑的,是典型的道德绑架。人民群众不会忘了那些默默奉献的科学家,社会媒体对他们的关注和报道也从来不会少。但是,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做研究,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打扰他们。与其为他们博取关注度,倒不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他们。
  每个人的社会价值都是不同的,社会公众不应该“鸡蛋里挑骨头”,而应该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别人,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