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将雷锋精神进行到底

2017-03-30     浏览(98)     (0)

在校园里,有很多新时期的“雷锋”同学,他们是爱心和责任的担当者,更是雷锋精神的传承人,他们将雷锋精神融入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她们:勇扶摔倒老人
  3月2日早晨7点,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金盆岭校区)市场营销专业1601班的何露和刘彩霞像往常一样,结伴去16教上早自习。在经过12教时,突然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满脸伤痕……路遇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她们没有丝毫犹豫,赶紧跑过去把老人搀扶了起来。老人坐下来后,意识和表达都不清楚,总是用手指着同一个方向。两名同学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不断地安抚老人,为老人简单地清理伤口、整理衣服,还跑去食堂为老人买来了早餐。
  她们的举动引来了更多过路师生的关注,大家都很热心,纷纷出主意,最后还是建议报了警。警察赶到后询问了基本情况,觉得该老人与一名报案走失的老人情况相似,赶快联系上了老人家属。不一会儿,家属和刘彩霞同学联系上了,经过微信照片确认,老人家属马上赶了过来。
  8点20分左右,家属赶到现场,对何露和刘彩霞两位同学的暖心之举表示非常感激,同时也对学校的教育给予高度的赞扬。他们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到位,两位同学“学雷锋”的善举,遵循了敬老、爱老传统美德。
  刘彩霞和何露说:“人摔倒总是要扶的,自己家里也有爷爷奶奶,希望老人摔倒后不管在哪儿总是有人扶。”
他:用赤诚的心关爱他人
  在长沙市雨花区社会福利院,几乎每周都能见到文法学院14级汉语言专业田鹏同学的身影。
  大一刚入学,他便加入了拓荒者协会。从那时起,他在学校的每个周末几乎都和各种公益活动联系在一起。有时他会去长沙市雨花区社会福利院看望老人,帮忙做些杂活,或者给他们带去精彩的文艺表演;有时他也参加阳光中心关爱残障儿童活动,陪折翼的小孩子们玩耍。
  支教是田鹏大学里一项必然的选择。高三的暑假,他在家乡湘西保靖县田家坪村遇到了一支来自长理拓荒者协会的支教队,在那里他对支教有了最初的惦念。于是,在大二的暑假,田鹏作为支教队队长带领队伍来到了湘西花垣县双龙镇洞冲村开展了从高中就开始心心念念的支教活动。都说支教的条件艰苦,他遇到的也不例外,和同伴打地铺睡在学校附近的村务办公室里,洗澡要等天黑后到教室里洗,吃饭洗衣的水要自己去挑……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会生病,会流汗,却也能收获感动。山里的孩子们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常常会采一些野花或者做一些小手工品送给支教老师。田鹏说:“我离开的时候虽然有解放的想法,但是更多的还是不舍,留恋那片土地还有学生。”乐意用自己最赤诚的心去关爱他人,田鹏说自己将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她:无论在哪只希望学生们快乐
  熊宇仙是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研究生。2015年7月,她赴埃博拉重疫区、四类艰苦地区的利比里亚,在我校利比里亚大学孔子学院任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
  在第一个任期内,她接手了疫后暑期汉语补习班的教学任务以及六个行政班级的汉语常规教学。教室很简陋,学校甚至没有供水系统,唯一供电的发电机就在楼下,关着窗依然能听到很大的噪音。她在利比里亚大学的工作时间被安排在每天的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期间没有休息和午饭时间。
  在利比里亚志愿服务期间,熊宇仙不仅每天忙着汉语教学,还协助大使馆及中方企业进行了多项中国文化传播交流活动,她将这些视作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分内之事。
  在利比里亚,熊宇仙也常常会想起本科期间曾三次赴湘西支教的经历。那时的她,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吃上一小碗拌着盐和酱油的面条,摸黑走上十几里的山路去接学生上课,一天两趟来回三十多里山路使她疲惫得倒地就睡,晚餐时同伴要用脚踢,她才能醒来。对于艰苦的环境,熊宇仙从未有过抱怨,她说:“无论在哪,只要能教给孩子们知识,带给孩子们快乐,我都是愿意的。”
  去年7月,熊宇仙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教一年期满,而她又申请留任一年至2017年8月。(汪梦媛皮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