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那行李箱拥挤在客运站、地铁站、火车站等地,如果你看到有这么一群人迎着北风而向远处的家奔腾的摩托大军,如果你看到大包小包的行人从你家里的纱窗下经过,你是不是突然就醒悟过来,又一年要来了,来得如此匆匆,匆忙得街角的摆卖对联的小摊们还没来得及挂上商品来兜售,匆忙得在除夕这一天才奔走在大街小巷备年货。
其实,对我来说,我从未体验过什么叫“备年货”。或许是由于家里是做小摊贩的一类吧。父母亲在春节前都特别忙,备年货、打扫屋子都是抽着空闲的时间去收拾的,就连贴对联一般也不特意挑一个时间去准备。但是,虽随意,但并不随便。正是由于家里的忙碌让我觉得年过得很有味道。除夕贴对联的时候,是我们三兄妹最解放的时候,因为可以逃离我们的“工作岗位”———摊子,我们都是一家人整整齐齐来帮忙的,爸爸扛着梯子、拿着刷子,哥哥拿着比较厚实的 “门官”、“横幅”,我则拿着家里做工时剩下来的乳胶罐、剪刀,有时调皮的妹妹也会来帮忙,而厨房一方,妈妈弄着祭祖的白切鸡,奶奶包着她的粽子。横幅、门官到对联,乳胶、剪刀到刷子,一直传递着,四楼到一楼,欢笑声、鸡汤的香气、粽子叶的清香也慢慢传递与散发着。
而在除夕夜,最忘不了的是奶奶做的油角。虽然家乡的经济慢慢地发展,各色的美食都有,包括各种风味的油角,但是每一年奶奶都坚持自己做着油角。新鲜的花生油,在锅子刚热时倒下去直至煮热时的哔哩哔哩声和浓郁的香气,一下子充盈着整间屋子。我们眼睛看着春晚,心里想着刚出炉的油角时,此时是不会转过头去看油锅的,因为当角子下锅时,面粉味和花生味会混杂一种温暖而熟悉的味道。一旦这种味道充盈着我们的鼻腔,哪管得春晚放的是小鲜肉还是老腊肉,趁着奶奶心情好,撒个娇才是正道。刚出炉的油角酥脆酥脆,往后的一年都盼望着春节赶紧来。
除夕夜,我们往往看着一只只油角出炉,看着奶奶把它们摆放在箩筐内,等候着零点的到来。当千家万家门前爆竹声响起,这个时候妈妈往往也早已准备好爆竹挂在门边,听妈妈说,这在广东俗称“迎财神”。而在正月初一,我们往往习惯跟着妈妈在家的附近的公园逛逛。公园在这一天热闹非凡,不仅有小吃街,还有各式色样的小游戏,各路行人脸上都带着新年的欢欣。在新年里,最重要的是一家人的齐聚,小的时候还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圈、微博的困扰,几个表兄弟姐妹一台“游戏王”、一副弹珠、一副牌都可以玩几天几夜还不亦乐乎。而现在我们也好像没什么变化,虽然“游戏王”报废了,牌也不是那副牌,但是彼此珍惜彼此的心却不变。
还有许多人都抱怨年味怎么一年一年地变少了,其实年还是年,变的是我们。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亲戚关系网络都有它固有的年味。在节日里,不妨收下我们的伪装,放下我们的成见,关掉我们的朋友圈,好好体会身边人的笑容和祝福,这样才能使春节成为我们的真实的春节。
(文传学院 伍文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