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金融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金融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长期承担金 融学本科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教学团队带头人胡金焱教授长期坚持 在教学第一线,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在本 学科中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影响力。其他 团队成员有:两名教授、博导:姜旭朝,秦凤 鸣;两名教授:曹廷求,任燕燕;三名副教 授:张道奎,孔丹凤,陈晓莉。由此形成了一 支年龄结构“轻”、知识结构“新”、学历结构“高”、专业结构“优”、职称结构“合理”,具 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具有良好师德和敬 业精神的师资队伍。
本教学团队除了承担面向全院本科生 的《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金融 管理》、《金融投资学》、《金融工程》、《金融 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任务外,还承 担了金融学专业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 生、双学位等各层次金融类课程教学任务。
本团队在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特 色。
1.团队设置特色本团队由中青年教授博导、青年副教 授组成,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获得博士学 位,多数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扎实的数 学基础,承担了宏观金融、微观金融以及金 融工程、金融经济学等计量金融课程教学, 在多门课程中开展了双语或全英文教学, 全方位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 开展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 密结合起来。本团队承担了国家级“金融— 数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 建设工作,承担了《金融投资学》国家级精 品课程建设任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规 划教材《货币经济学》项目以及多项省级、 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多项省级、校级教 学成果奖。
2.创新性改革措施本团队多年来始终尝试人才培养模式 的创新改革。
(1)在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强 调适应社会金融人才需求的趋势,培养理 论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具 备过硬社会竞争力的金融复合型人才。强 化金融理论训练,强化外语能力培养,强化 数学知识训练,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 独具特色的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并 与后续研究生层次金融人才培养相衔接。
(2)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建立了校 级“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该基地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培养方案 和教学计划,单独编班,集中培养。学生毕 业达到授予学士学位时,可以根据个人志 愿授予经济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基地对部 分优秀、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实行本硕打通 培养,保研率达到40% 。对被免试推荐为研 究生的学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可选择数学 院或经济学院的相关硕士专业学习。
(3)坚持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不 断因地适宜地调整培养方案:第一,按照金 融学与数学实现真正交叉融合的要求,在 梳理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 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 第二,在设计教学计划上,对金融课程与数 学课程在授课顺序、课程内容等环节上进 行有机的安排,实现了合理衔接和有效融 合;第三,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从金融人才 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复合型金融人才培 养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改革教学 方法,完善教学手段。
(4)本团队还特别注重实验教学和实 践性教学。结合相关课程特点,建立了一套 包括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 教学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安排, 努力使金融学课程体系达到理论教学与实 践教学相结合、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 相结合。
(5)团队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网 络教学。在教学中,利用金融模拟实验室, 购置证券投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教学 软件,开展《金融投资学》、《金融工程》、《商 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课程的网络教学。通过 证券投资模拟训练、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训 练、组织投资分析竞赛、研究分析报告评比 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并购置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 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在学院的支持下,购置 了多个财经数据库,免费供学生使用,为金 融学系列课程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网络 教学资源,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 的方便。数据库种类包括: BVD 全球金融与 宏观分析数据库、中国金融和经济研究、中 国金融实践工作平台、中国财经报刊数据 库、国泰安数据库、证券市场实证研究大全 及实证研究数据库等等。
总之,团队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课程 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材 建设、名牌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开展教学研究,出版了以国家精品课程教 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代表的优秀 教材,承担了国家“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 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以及“山东省金融 风险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应 用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建设任务,承 担了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取得了国家和省 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材、省级教学成果 一等奖等标志性教学成果,建设的“山东大 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在 国内形成了人才培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