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巨变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画卷,总是伴随着一个个 生动的人和一件件鲜活的事慢慢展开。其中,能够正 面引领历史潮流的伟大人物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 志性事件却并不多。它们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一个旧 时代的结束,也孕育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更启迪着 未来时代的前进。如果说,90年前发生的五四爱国运 动,是中华民族真正开始觉醒、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 历史起点,那么,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则是 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根本转变、走向伟大复兴的里 程碑。而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理应成为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 民族英雄。
一、政权问题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性问题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正是依靠国家政权 这个工具来维护统治地位,它总是不断加强国家机器,以镇压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同 样,被剥削被压迫阶级要改变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也必须首先夺取政权。当革命 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最终实现革命的目的。
过去的一个多世纪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极不平凡的时期,大震荡、大变动、大调 整,成为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鲜明印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漫漫征程。随着一次次和平救国尝试的 失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步认识到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首 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近代中国, 旧政权是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由于压在人民头上的反动势力极 其强大,再加上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只有通过长期的 艰苦的革命推翻旧政权,才能使中国彻底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奴 役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只有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才能 有力保障和巩固革命的果实,集中力量进行国家建设,为推动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实现民族复兴开创条件、铺平道路。由此可见,要完成近代中国赋予中国人民的这两 大历史任务,关键在政权问题。政权问题也因此成为民族复兴的根本性问题。
建立什么样的政权,这是中国人民长期思考的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曾面 临三种建国方案。一是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这种方案先后由北洋军阀和国民 党统治集团所代表,主张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与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 相背离,自然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是建立资产阶级的专政,这种方案由某些 中间党派的领袖人物或中间人士所代表,主张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当人们在历 史发展中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后,同样被中国人民所抛弃。三是建立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主张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 主义,最终赢得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在内的广泛拥 护。
从中国革命实践来看,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在于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 权。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的,都失败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外 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惟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进而“经过 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经验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不能成功,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依然不能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发生,进一步促使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 1921年7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新纪元。但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产生发展于欧洲的思想理 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中来,却并非易事。
纵观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史,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为界,可划 分为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两个阶段。前十四年中,在当时的环境下,虽然以毛泽东为 代表的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初步取得了一些弥足珍贵的成果,但党的中央在来自 右的和几次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却几尽曲折,使革命 屡遭挫折,直至将革命事业推向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而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 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 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随后的十四年中,中国革命虽也还有过一些挫折,但从总体上 说,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逐步走上了胜利的道 路,最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践表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进程比较顺利,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失败的危险。总之,在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积极推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基本 经验。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伟大的历史人物却能正面引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 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毛泽东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 立者,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历史性贡献。
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首先是在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引下取得 的,而毛泽东正是这一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经过艰苦 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动力,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确定了新民主 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的战 略,从而创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其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 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三大具体经验,而这也是由毛泽东创造性地率先提出并加以贯彻的。正如胡锦涛所 指出:“我们党依靠这三大法宝,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顽强奋斗,终于夺取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 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正如邓小平所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 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 没有新中国”。
三、新中国的创建为民族复兴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 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此 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新中国确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民 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体系。 这些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普遍原 理和规律在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层面的集中体现, 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选择的结果。随后, 经过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而确立了生产资料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中 国最终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正 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 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 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具体而言:
首先,新中国的创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第 一次真正得以实现。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产生以前,一切阶级社会的国家,其实质 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任何地位和民主权 利而言的。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时曾指出:“中国人民从清朝末年起,五六十 年来就是争这个民主。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个期间是一个高潮。那个时候 是向清朝政府要民主,以后是向北洋军阀政府要民主,再以后就是向蒋介石国民党 政府要民主。”而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则是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政治统 治为基础的,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是真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权利和 地位的专政,这是与一切剥削阶级专政的根本区别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民主 专政的实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正如胡锦涛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 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其次,新中国的创建,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安定。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体,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固,避免国家的四分五裂,确保国 家的长治久安,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全国各族人民享有民主和平等的权利,增强广 大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集中反映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实质,有利于最为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化解一 切消极因素,更好地促使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好、处理好各个党派和各社会界 别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 大团结,并使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 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这一切,都是真正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的 必要条件。
再次,新中国的创建,能够有力巩固革命取得的胜利果实,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生产力,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大踏步迈进。人民民主专政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 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毛泽东曾指出:“专政的第一个作 用,就是压迫国家内部的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的剥削者,压迫那些 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者,就是为了解决国内敌我之间的矛盾。”“专政还有第二 个作用,就是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在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 专政就担负着对外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的任务。”同时,新中国确立的基本政治制 度,还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胡锦涛就曾指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广泛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有领 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的发展目标前进。”
第四,新中国的创建,也是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事件。邓小平曾 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 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新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 类进步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梦想是最好的激励,越执着越坚韧。但将梦想变为现实,却需要一个过程,甚至 是痛苦的过程。民族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华儿女长存心底的光荣梦想,她 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无穷力量,激励着历史发展的奋进步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 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但同时,我 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还很遥远,前进的道路上还充满着艰 辛和风险。面向未来,我们要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将民族复兴的伟业推向新的高度。(本文由王浩雷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