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咸宁:交通建设高歌猛进

2012-08-24     浏览(41)     (0)

    近四年来, 咸宁交通建设高歌猛进,在质和量上都实现了新跨越,全市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继完成了一批事关咸宁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
  打开咸宁交通综合规划图,可以看到,5条铁路穿市而过,8大港口、10条高速及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
  随着武广高铁、武咸城际铁路、杭瑞、大广、咸黄、通界、武咸快速通道、武汉新港(咸宁港区)、咸宁长江大桥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咸宁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格局正在形成。

   趁势破“瓶颈” 聚力办交通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融资难”成为制约交通发展的“瓶颈”。
  咸宁交通不等不靠,积极向省厅争取项目和资金,向地方政府争取优惠配套政策,充分利用交通融资平台,招商引进民间资本,抓住“争、融、招”,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筹措交通建设资金,破解融资难题,成果丰硕。
  2009年,争取到省政府批准咸宁市采取BOT+EPC投资建设模式,并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央企——中交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咸通高速。
  2010年,成功引进中交四航局投资12亿元建设通界高速;市交通投资公司成功挂牌拍卖收储土地,筹集资金1.6亿元,为武咸快速通道、中心客运站成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2011年,成功引进楚天公司采取BOT方式投资8亿元建设咸黄高速公路。
  2012年,再次成功引进中交集团投资81.76亿元建设武深高速嘉鱼至通城段,其中咸宁市交通投资公司通过运作筹资,参股项目建设。
  四年来,咸宁高速公路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现了从2009年仅有76公里京港澳高速公路到目前拥有3条240公里和在建将建7条296公里高速公路的新跨越,可以说,每一个脚印都在开创先河,创下了全省四个“第一”:第一个在全省引进世界500强央企投资交通,第一个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中采取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四位一体、BOT+EPC投资建设的模式,第一个在全省建立交通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第一个市交通投资公司参股高速公路建设。

置大局于顶 放百姓于心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服务”,咸宁交通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摆在工作首位,将百姓切身利益放在心中。
    公交“绿”之美:从2010年开始,咸宁枫丹公交公司投入巨资连续购置了132辆CNG燃气公交车和40辆燃气小巴,使咸宁城区全部使用清洁绿色能源公交车,咸宁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低碳型城市公交的城市。
    出租“净”之便:为促进出租车行业和谐发展,咸宁交通组织近40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通过1年多时间,按照“依法依规、有情操作”的原则,彻底净化了出租车运输环境,新增200台出租车运力,合理上调出租车运价,整合壮大出租车企业规模,加大"黑的"治理力度,切实维护了人们出行便利。
    安全“运”之基:安全事关民众安危和事业发展,是交通运输工作的基础。咸宁交通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月、道路旅游客运安全集中整治、隐患排查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等各类专项活动。2012年上半年共发现道路运输行业隐患35处,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25份,撤销未达标渡口28处,停航未达标渡船3艘,完成崇阳青山水库、通山富水水库共155艘 “三无”船舶更新改造。全市水路交通安全四项指数继续保持为零,水上交通连续保持15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

从树立骨架 到丰满血肉
    通过全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咸宁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主枢纽框架已初具雏形,如何抢抓“武汉城市圈”、中部“中三角”等战略机遇?咸宁交通绘就了加速推进以“二横五纵一环”区域骨架公路网、“一江三水十港”水运网为重点的八大工程建设宏伟蓝图。
    正在进行前期工作的咸宁(嘉鱼)长江大桥、赤壁长江大桥的建设将结束咸宁无长江大桥的历史。正在谋划中咸宁城区绕城高速公路,将连接京港澳高速和咸通高速,与杭瑞高速遥相呼应,使咸宁成为中心城区第一个有绕城高速的市州,可以有效扩大中心城区面积4倍以上。正在积极争取的咸宁潘湾综合码头,将一改咸宁航运无集装箱运输能力的历史。正在申报的江南机场,将填补咸宁没有航空运输方式的空白。
    未来的咸宁交通,一路风景一路歌,骨骼健全,血肉丰满,将建成“市内半小时、武汉1小时、圈内2小时”的交通圈,成为拥有“路、铁、水、空”协调发展的立体的中部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黄金“中三角”战略支点,强力带动咸宁经济的发展,切实为湖北交通建设祖国立交桥当好“大底盘”。本报通讯员 梁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