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交通报湖北站 - 湖北交通新闻

跨省对接 龙凤齐飞

——一记来风、龙山交通发展对接提档升级

2011-11-07     浏览(62)     (0)

    “我这是第二车了,今天已经卖了1000斤多柑橘!”不到下午3点,龙山县石羔镇正南村的老谢又踩着三轮车匆匆往家里赶,他今天还要第三次“赶来凤”。
    位于酉水河边的龙山县石羔镇,距离龙山县城有近半个小时的车程,而距离来凤县城却仅仅隔条酉水,当地1万多居民经常将蔬菜瓜果卖到来凤县城,他们把往返来凤县城叫做“赶来凤”。
    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来凤、龙山分属湖北恩施州和湖南湘西州,均属于土家族、苗族聚居区,两县县城直线距离只有7.5公里。据统计,酉水两岸30%的家庭与对岸有婚姻关系,60%左右的人有亲缘关系。这既得益于两县民族间的友好往来,更重要的是交通助推,为跨省对接提速。

十桥飞架酉水

    “哥在这边唱、妹在对岸和,妹妹要过河,哥在浪里梭!”一条平均不到20米宽的酉水将两县相隔。1974年以前,龙山人要“赶来凤”、来凤人要“赶龙山”,必须靠摆渡才能如愿。
    两县之间的第一座桥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71年,两县经过协商,决定由来凤出资出物、龙山出工出力,共同修建第一座跨省大桥,并命名为“团结桥”,于1974年建成通车。
    2001年,“为民书记”郑培民表示,支持龙山建设第二座跨省大桥。2002年,跨越酉水河,连接来凤县城至龙山石羔镇的 “龙凤桥”破土动工,并于2005年竣工通车。
    2011年9月,两县之间第三座跨省大桥——“湘鄂情大桥”龙山段竣工。“湘鄂情大桥”分别对接龙山岳麓大道和来凤武汉大道,与第一座跨省大桥“团结桥”、第二座跨省大桥“龙凤桥”构筑成了两县融合的三道核心经济发展环线。此外,两县还规划横跨酉水河新建七座大桥,使两县彻底实现桥桥相连。
路路跨省通达

    安吉、黔张常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两高一铁”交通项目的成功争取,使来凤、龙山即将结束境内无铁路、高速公路的历史。
    修建中的安吉、黔张高速公路,将中西部地区结合部的安康、恩施、吉首三座中等城市和沿线来凤县、龙山县等11个县市有机地连接起来。同样,黔张常铁路横跨渝怀、京广、浙赣等铁路干线,途经来凤、龙山,是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多功能铁路。目前,铁道部已明确在龙山石羔山设客运站——龙凤东站,在来凤候栗堡设立货运站——龙凤西站。
    为实现来凤、龙山出口道路的无缝对接,来凤县规划3条一级公路与“两高一铁”快速连接。两县已经先后打通了漫水至湾塘、绿水至湾塘、百福司至十字路等农村出口公路。来凤正在着力打造仙佛寺至百福司的酉水观光旅游走廊,规划修建沿酉水河的旅游公路,将来凤仙佛寺、舍米湖,龙山火岩、里耶等民俗风景区等连片成珠,龙凤携手做大做强旅游业。

城乡公交一体

    2007年,湘鄂两省跨省公交在来凤、龙山开通运营,公交沿209国道经团结桥,直达两县县城。以前居民往返两地要走一个多小时,跨省公交开通后,出行只需5分钟。此后,两县又开通了来凤县城至龙山石羔镇的公交线路。随着两县乡镇连接线的相继打通,两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格局将不断拓展。
    畅通的道路,像一条条友谊的彩带,将龙山和来凤两县、湘西和鄂西两州、湖南和湖北两省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由于交通给力,两县的互补性也越来越明显。2005年,两县正式提出“融城”和“对接”的概念,坚持“资源整合、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原则,共建“一水双城”,在“交通同网”、“旅游同线”、“产业同步”、“环境同治”、“信息同享”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共同建设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龙凤先行区,共同打造武陵山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田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