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清代诗文集汇编·小传》结项

作者:■纪宝成    
2009-06-22     浏览(275)     (0)

《清代诗文集汇编·小传》项目经过4年多的努力,完成编目和撰写小传任务,并顺利结项。该项目是国家清史编纂基础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对清代学术文化意义重大。该项目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合作完成。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代诗文集汇编·小传》结项工作会。首先,我们对已经离去的何芳川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何先生为这个项目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组的代表。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努力工作,完成的任务几乎超出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编目原计划3000种,实际完成4058种;小传原计划2000余篇,实际完成3423篇),为本书最终影印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特别邀请的评审专家,他们认真审稿,严格把关,不仅指出了文稿中存在的讹误和不足,而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学术质量的提高和完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办的领导和有关同志,还有文献组的专家和有关人员,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支持和帮助,并协助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清代诗文集汇编》(原名《清代诗文集丛刊》)是国家清史编纂基础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也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整理、保存、传承清代学术文化意义非常重大。本项目于2005年1月正式立项。其下设两个项目组,即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其中,北大项目组主要负责《丛刊》的选目工作,拟从现存40000余种清人诗文集中精选出3000余种,完成《清代诗文集丛刊·编目》工作;人大项目组则主要负责作者小传的撰写工作,即为选定的3000种诗文集的作者各撰一篇小传。
  编目是本项目最早开展的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全体成员日以继夜,辛勤工作,很快于2005年6月提交第一阶段成果,即《清代诗文集丛刊·编目》前半部分初稿。经专家仔细审核并召开定稿研讨会之后,项目组又根据专家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当年9月,《清代诗文集丛刊·编目》前半部分正式定稿,共计收录 1350种。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北大项目组再接再厉,于2007年6月完成 《编目》后半部分的遴选任务,计收录2794种。经专家审核之后,项目组在修改的同时,将后半部分选目与此前定稿的前半部分选目合编,于当年12月正式提交最终成果,即一部完整的《清代诗文集汇编目录》,总计收录4058种。至此,编目工作全部完成。
  小传的撰写工作于2005年9月正式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至2007年3月完成前半部分初稿,即《清代诗文集丛刊·小传(前半部分)》,计收作者1349人,小传1349篇。经专家学者认真审核,项目组多次修改,于6月提交定稿,并通过阶段结项。
  第一阶段任务完成之后,项目组又继续努力,投入小传后半部分的撰写工作。至今年3月,《小传》后半部分初稿全部完成,计收作者2000余人,小传2115篇。经专家审稿后,项目组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认真修改。现已进入最后的结项程序,此即今天召开的结项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既是小传第二阶段成果的结项会议,也是本项目全部工作顺利完成的标志。
  (纪宝成校长为《清代诗文集汇编》项目总主持人,本文为结项工作会上的讲话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