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以信息化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网络中心主任 桂银生
本文介绍了学校进入“三步走”战略第二阶段的情况,强调了校园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包括思想重视、组织保障、经费投入、系统集成等方面。学校需要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流转效率,优化传统管理模式流程。
我校已经进入 “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即从“夯实基础、积聚能量”的第一阶段进入“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正朝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迈进。学校变外延式发展为内涵式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校园民主、校园文化、校园民生三大建设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学校集中研究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在这一时期,大力实施校园信息化工程,将是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利器,需要格外重视。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96年两校区校园网的建设。经过“九五”“十五”“211工程”的建设,校园网基础建设比较成熟,效果显著。尤其是自2003年大规模建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区、学生区和家属区,部分区域实现无线覆盖。大多数师生员工都拥有校园网帐号,网络已经成为学校师生不可缺少的资源中心、交流阵地和办公平台。
基于校园网的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从无到有,纷纷建立。目前学校已经拥有业务应用系统十余个,涵盖教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科研管理、财务、研究生管理、设备家具管理等主要管理领域。教育领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表现为学生档案齐全,可实现网上选课、查分、评价以至网上学习;管理领域的OA系统实现了文件收发功能;服务领域,工资、水电费、医疗体检结果等实现网上查询。数字资源建设也取得较大成果,建立了新闻(含电视新闻)系统、各类学术数据库、网络电视、视频、多媒体校报、音乐、学生BBS、FTP服务等网络资源。
但是,总体而言,我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尚处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第二阶段,即“十五阶段”的建设水平,“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化建设明显落后于校园网建设步伐,为学校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够。表现在以下方面:(1)校园网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目前我校校园网大部分设备是2002—2003年购入,近40%的网络设备已到达或超过保修期,交换机损坏、宕机时有发生;主干尚处于千兆水平,抗击病毒和攻击性能脆弱,可管性不强,影响网络安全稳定运行。(2)关键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管理方面,办公自动化系统(OA)应用率只局限于公文的收发,远不能满足行政办公的需要,因而使用率较低,纸张办公依然普遍存在;科研资源没有实现整合共享,导致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后勤和社区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更低,借书、就餐、洗澡、上机、购水购电、交网费……等等,需要身带多张卡,而且常常需要排队。(3)各业务系统各自为政,缺乏集成。数据多源,交换困难;没有实现统一门户、统一认证,查找利用非常不便。(4)网络信息资源相对单薄,建设不平衡。目前学校的数字化资源主要集中在新闻信息、学术数据库和文化娱乐资源,一些与师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校务信息、文件资料,尤其是涉及校内人、财、物的基本数据等并没有建立相关的共享数据库,查询困难。(5)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突出表现在部分管理部门对信息化缺乏建设动力,满足于传统的管理方式。
近几年,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够,进展缓慢,不仅与其它“985”高校相比有所滞后,而且不能满足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十分必要。为此,简要提出如下建议:
1,思想重视。信息化会涉及到学校管理机制的层面改革,其根本目标是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流转效率,是对传统管理模式流程的优化再造。要像重视建设有形建筑物的建设一样,把信息化建设摆上应有的高度切实加以重视。
2,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制定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全局着眼,分步推进各项应用系统建设。
3,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公共支撑体系的基础性建设,要把建设经费纳入学校整体预算,保证公共应用系统建设的必要投入。
4,系统集成。以“校园一卡通”建设为起点,启动数字化校园项目,使各项业务部门的管理应用系统相互关联,并建立全校层面的人、财、物资源公共数据库,做到统一数据源,实现全校师生不同权限下的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