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来永超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一难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的差距.二难当前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的反差,社会上的某些重视金钱、实惠的诱惑的现象导致学生对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存在较大的质疑,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重重困难。如何利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思想教育课的兴趣,使学生自觉的有兴趣的学好政治思想教育课是新时期政治思想理论课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新颖导入,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角色”,以使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佳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有着重大作用,用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语言或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想学、要学、主动地学。例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法保曾向好友孟成真借其祖传之宝玉石.赏玩几天,熟料还没有归还,就突发心脏病而身亡。其子法明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玉石,凭其自身的手艺把玉石雕成“红楼十二钗”,玉石变成了玉雕,孟成真听说后,上门索要玉石,其子才知玉石不是其父的遗物。但玉雕为其自己亲手所刻,价值将倍增,实不愿归还,孟成真一纸诉状法明告上法庭。如果在课堂导入时首先提问:这玉雕该属于谁?到此学生会急于想知道答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看书、发问、求知。
二、培养兴趣要重视导读指导阅读就是在导入新课之后,讲授新课之前,利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课堂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全面阅读,可按教材顺序逐个问题阅读,也可重点阅读。通过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既发挥了教材本身应有的教育作用,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前提条件。如上例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和兴趣阅读课文,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三、培养情趣于讨论解答之中讨论解答在教师指导阅读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由此提出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答,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通过必要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自己掌握知识的积极性。讨论时让学生充当课堂主角,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去进行,教师 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问题引向深入,学生急待知道 “谜底”,积极讨论、猜测,在求知若渴的情况下,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最后,教师归纳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讨论解答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这种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归纳收获,明理程趣在学生阅读,讨论和师生答问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问,例如:通过本节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思想上有什么认识?学生为了备答会积极谈收获如数家珍,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他们通过表面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核心。这样学生就探求到了知识的真谛,产生一种收获,满足的快感,使学生的思维仍处于亢奋状态,情趣未尽,兴趣依然。
以 “新 颖 导 入———指 导 阅读———讨论解答———归纳收获”为基本模式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想学、愿学,也会学,并能够学好,自然也就爱学政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