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雷泽史话●鲁 丹

2008-06-17     浏览(246)     (0)

  十二、麒麟文化(二)西狩获麟大野地 麒麟文化肇春秋孔子生前麟吐玉书于阙里的传说,也是较早的麒麟文化。《巨野县志》载,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孔母颜氏异之,以绣绂(丝带)系麟角,信宿而去,颜氏遂怀孕十一月而生孔子。世传麒麟产于巨野麒山,其阳为禹梁山,亦曰黄土山。这是民间传说“麒麟送子”的本源。于是,以“麒麟送子”为题材的麒麟文化不仅见于图画、祝祷之语,而且也见于岁时活动,表现形式十分广泛,旨在祈祷早生贵子。湖南有些地方,每逢新正之月,都要举办耍龙灯活动,当龙灯耍到家有未孕妇女的门前时,主人只要送些礼物,龙灯就会绕此妇女舞一圈,然后,缩短龙身,上面骑一小孩,再在堂前绕行一周,以示“麒麟送子”。山东一些地方是用另一种方式求子。由未孕妇女扶着上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转一圈;也有的将彩带系于麟角,以求麒麟送子。“麒麟送子图”也各式各样。有的麒麟背上的童子项系长命锁,手持莲花,怀抱笙;有的童子骑麟,麟角挂书,希望孩子读书知礼;有的在童子骑麟后面有一张伞持扇的仕女护送,称送护娘或送护奶奶;还有的在画面两旁配上一副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下状元郎。”
  作为古典式建筑饰物的砖雕、木雕、石雕也有很多是以麒麟为吉祥物的。有的在大门两侧停放一对石雕麒麟,以示门第高贵,镇宅辟邪。自古以来,人们都有把麒麟这个吉祥物的艺术造型作为服饰和手饰佩戴身上,有金、银、铜、玉、骨等不同质地。如幼婴脖颈上佩戴的麒麟长命锁。古代女子还有将贴身佩戴的玉麒麟作为定情之物,赠送给对方。如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女驸马,将自己佩戴的一对玉麒麟其中的一个赠给了情人,并唱道:“麒麟成对人成双,三心二意天不容。”仙人掌类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中,有一种外形很像麒麟,叶片肉质,翠绿如玉,也称“玉麒麟”,因此,特别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民间的剪纸、年画、刺绣、蜡染等工艺美术品中,都常有麒麟的内容。
  麒麟送贵子,贵子又称 “麒麟儿”、“麟子”。南朝·陈,徐陵早慧,数岁时,宝志上人世称其有道,手摩陵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又光宅惠云上人谓颜回曰“麒麟儿”。后因以“麒麟儿”为颂人幼子聪颖的美称。唐诗人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麒麟一出,震惊世人,竞相称颂与借用,以“麒麟”、“麒”、“麟”冠名的人、地、事、物,俯拾皆是。
  “麒麟阁”,汉武帝时建造(一说萧何监造),在未央宫内。汉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霍光、张世安、魏相、苏武等十一人图像于阁壁。此阁以藏秘书、处贤才为目地,扬雄曾在此校书。清、李玉所撰戏曲中有《麒麟阁》一出,演秦琼事,与正史多有不合。麒麟阁又称“麒麟殿”、“麟阁”、“麟台”。南朝·梁·虞子扬《咏霍将军北伐》诗:“当令麒麟阁上,千载有雄名。”唐·李白《塞下曲》:“功成画麟阁,独有霍骠姚。”颜真卿《裴将军》诗:“功成报天下,可以画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