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渐渐落下帷幕,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或许是一段新的征程,亦或是生命的一个拐点,回首考研路,他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从本期开始,特别推出“我的考研记忆”专栏,与考研学子一起回忆那段关于考研的往事。
学子档案:秦伟,光电学院应用物理系05级学生,以352分考取清华大学物理学量子信息方向研究生。
考研语录:考研没什么了不起,只要努力都能考得上。
秦伟通向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路富有戏剧性的一波三折。
在很多人看来,秦伟是个被命运青睐的人。他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大三下学期,他开始准备考中科院数学专业。08年暑假他就得知自己被保送到清华读研究生,暑假回来,他已经试着看清华研究生的专业课本了。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2008年十一期间,秦伟接到清华大学打来的电话,教育部新规定保送研究生必须来自211工程院校。就这样,他与清华擦肩而过。清华一位老师建议秦伟保送受限就报考。报考清华意味着什么?几百分之一的胜出概率,中科院的准备半途而废,专业课程要从头开始,秦伟犹豫了。“难道你连报考的勇气都没有吗?要知道能被保送,就应该是你们学校最好的学生。”
为了证明自己和母校的实力,2008年10月份,秦伟转战清华大学。这时距考试还有三个月——九十天的时间。虽然平时成绩很好,但这么短的时间还是让秦伟有些紧张。普通物理、量子力学、英语、政治,他制定了缜密的复习计划。由于他量子力学学习时间短,很多东西他自己弄不明白,就自己看着答案研究,参考答案后还不会,就去找老师,而且往往“逮住”老师就是一下午。
力学满分,电磁学成绩第一,笔试成绩第六,秦伟证明了自己。
学子档案:卢绪玲,人文学院新闻系05级学生,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一的成绩被上海大学艺术经纪专业录取。
考研语录:自己努力争取的东西,最值得珍惜和回味。
2009年4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毫不留情地将卢绪玲拒之门外。381分,排名第七,一直以来自信满满的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我不知道自己明天的路要怎样走,因为我所有的计划,所有的希望都是以北师大为起点规划的,当我听到‘调剂’两个字时,顿时觉得所有的梦都被摧得粉碎。”这时候,很多学校的调剂系统已经关闭了。
她抑制不住前所未有的绝望,拒绝吃饭,把自己锁在宿舍却连夜失眠。在老师、朋友的再三劝服下,她暗自笃定:放手一搏,为自己再争取一次!
卢绪玲明白,她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抱怨,必须咬着牙挺过去,谁都代替不了自己。擦干眼泪,她继续上网搜学校,一个劲打电话,“老师,您能听听我的情况吗?我想为自己争取一下。”奇迹终于发生了。上海大学杨文君老师终于被她的韧劲儿和执着打动了,在已经完成研究生录取工作的情况下,破例给了卢绪玲一个复试的机会。“绝望中,我又重新捡拾了意外的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我下定决心绝地求生。”
简单匆忙的两天准备,卢绪玲奔赴上海。2009年4月20日,她终于从北师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一的成绩,顺利被上大录取。
经历考研,卢绪玲更加自信,“这是我二十多年的青春里最残酷且最重要的事,也将是我一生的财富。”
杨玉丽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