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京都大学的办学特色
作者:陈威 任羽中
文章介绍了京大与北大的一些数据和表现,文章认为京大是一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之下,北大还存在差距。文章分析了京大的办学特色,并认为它成功的秘密在于自由学风和重视教育质量。
摘要:文章介绍了京大与北大的一些数据和表现,并指出京大是一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之下,北大还存在差距。文章分析了京大的办学特色,并强调了自由学风和重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北大值得借鉴的地方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恪守大学的逻辑和价值。
京都大学(以下简称“京大”)始建于1897年,比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早了一年。京大在日本有很高的地位,是与东京大学齐名并且极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北大和京大作个比较。从办学规模来看,据2015年的数据,京大专任教师人数大概是北大的一半多,学生规模也只有北大的一半多,年度经费支出则为北大的82.5%。相对北大,京大的规模是比较小的。
表格1 京大、北大基础数据对比
京都大学&北京大学&占比(%)&
教师(人)& 4018& 6963 &57.7&
教职工(人)& 7098& 20916&33.9&
本科生(人)& 13569& 14837&91.5&
研究生(人)& 9216 & 24875&37.0&
学生总数(人)& 22785& 39714&57.4&
年度支出经费(亿美元)& 11.36& 12.87&88.3&
在各种比较流行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除了QS世界大学排名中京大比北大表现略好外,其他排名,北大都比较明显地超过了京大。
表格2 京大、北大在世界大学排名榜上的表现
QS世界大学排名&2016-2017&2015-2016&
京都大学&37&38&
北京大学&39&41&
QS亚洲大学排名&2016-2017&2015-2016&
京都大学&15&14&
北京大学&9&7&
Times世界大学排名&2016-2017&2015-2016&
京都大学&91&88&
北京大学&29&42&
Times亚洲大学排名&2016-2017&2015-2016&
京都大学&11&9&
北京大学&2&4&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2017&2016&
京都大学&102&86&
北京大学&53&41&
不过,从科研产出的效率来看,京大占优。据ESI的最新数据,京大发表论文数是北大的1.07倍,篇均引用率为北大的1.19倍。考虑到两校专任教师的规模,京大人均论文数是北大的1.85倍,引用率是北大的2.21倍;再考虑投入的经费,京大每亿美元的论文产出是北大的1.22倍,每亿美元的引用是北大的1.45倍。
表格 3 京大、北大ESI最新数据对比(截止2016年11月)
高校&文章数&总引用数&篇均引用&
京都大学&59617&909800&15.26&
北京大学&55570&712801&12.83&
高校&教师规模&人均文章&人均引用&
京都大学&4018&14.8&226.4&
北京大学&6963&8.0&102.4&
高校&年度经费&文章/亿美元&引用/亿美元&
京都大学&11.36&5248.0&80088.0&
北京大学&12.87&4317.8&55384.7&
更值得我们羡慕的是,截止到2014年,京大已经诞生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得主,在亚洲高校中遥遥领先。日本的第1位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奖皆出于此。人文社科领域,京大也建树颇丰,汉学界的“京都学派”是非常了不起的。
表格 4 日本高校诺贝奖获奖统计
9名得主出自京都大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京都大学 6人 3人
(包括京都帝国大学)
东京大学 4人
(包括东京帝国大学)
名古屋大学 3人
东北大学
北海道大学 1人
东京工业大学 1人
旧制长崎医科大学 1人
神户大学 1人
德岛大学 1人 = 共计22人
比较之后,我们会形成这样的印象,京都大学是一个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大学,尽管在那些流行的排行榜上她并不显眼,但是,她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她比起来,北大还存在差距。
京大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就在于她的办学特色。
第一,办学的理念非常清晰,价值导向明确。京大从建校以来,就提倡自由学风,同时,这些年来为了应对文化的多元化,又非常重视“和谐”。以自由与和谐为基石,京大提出了下列基本理念,并成为指导办学的根本机制。
表格 5 京大的办学理念
研究 1.京都大学以自由自主的研究为基础,通过高理论性的研究活动,为世界创造更多先进知识。2.京都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文科系以及理科系的研究等多样全面发展。
教育 3.京都大学作为拥有多样性以及和谐性的教育体系,在注重交流的前提下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习得卓越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创造性精神。4.京都大学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丰富人性以及责任感,为地球以及社会的和谐共存做出贡献。培养更多优秀学者以及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与社会间的关系 5.京都大学作为一所开放大学,在与地方社会进行密切合作发展的同时,着力于将知识应用以及传播到社会中。6. 京都大学作为一所面向全球的大学,不断加深与国际的交流,立志为地球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运营 7.京都大学为了促进学术自由发展,将会进一步重视教育研究组织的自治性,实现全校的和谐共荣。8.京都大学在推行重视环境、尊重人权的运营方式的同时,将会履行对社会的说明职责。
第二,注重营造宁静致远的校园环境,师生沉浸其中,淡泊明志,潜心学术。学以能变化气质为功,京都是模仿中国长安而建的千年古都,保存完好。与东京的繁华市景截然不同的是,京都是木屐和服、轻声慢语、彬彬有礼的世界,保留着古老淳朴的民风,“优哉游哉”的生活方式让知识分子倍感亲和。京大就和京都一样,始终保持着校园的宁静,保持着与众不同的、比较“慢”但毫不浮躁的生活方式。
一百多年来,京大还形成了“自重自敬,自主独立”的独特校风,为日本教育界乃至整个思想界带来一股清流。如果说东大是“培育首相的学府”,那么京大则是孕育科学家的摇篮。这里崇尚自由真理,权威主义、名人意识淡薄。学生受到熏陶,成长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坦荡襟怀、高尚情操、远大志向的人才。
第三,鼓励自由探索,充分激发师生学习研究潜力。京大提出,探求真理就要争取自由研究的权利,同样,只有确保了这种权利,才能保证自由学风的实行。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潜力、鼓励自由探索,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现任京大校长山极寿一教授总结道,京大推行“以对话为中心的自学自习,帮助学生启发自我”,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和机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各种尝试并随时修正。京大基本所有教员和学者都参与基础教育,学生可以跨院系参加所有专业的所有课程和研讨小组,接触一流学者并到最前沿的研究现场开阔视野。教学上实行弹性管理,全校实行选课制。学生可以打破学年的界限,只要取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且取得学分不一定要经过考试,撰写论文报告亦可取得学分。
以理学部为例,在两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由学生自己选择最适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组合学习,然后再确定重点专业方向。专业基础课程组合分为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四大块,由学生任选一块。两年专业课程组合分下列四种类型搭配:自然科学展望、共同基础学科、专业基础、专业课。对外来的留学生、本科生实行自由转学和互换学分的制度。此外包括专业课在内几乎所有课程都不点名,转系也比较容易。为了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和不间断地从事实验,学校拥有的所有资料和实验室全部向学生敞开。有的京大学生说:“在这里学习有种自由感,校方在学习和生活上从不施加过多的压力,有志者致学,无志者尽兴,各听其便,互不干扰。”因此,日本国内就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想读书就去京大。”
第四,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视批判精神为灵魂。京大与北大一样,与近代以来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京大生来就是批判者,其诞生就是为了挑战当时一统日本教育界的东京帝国大学,促进日本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建校初始,当时的文部大臣和京都大学的首任校长木下广次就强调京都大学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比东大更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1913年,京大抗议校长独断专行的“柳泽事件”,导致了校长选举制度的产生。1928年,法学部泷川教授被解雇引起京大全校沸腾,抗议军国主义践踏民主和对爱国教师的迫害。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1997年京大建校百年,但庆祝的亮点不是华丽庆典和热闹活动,而是一系列“京大百年”的批判活动,题目诸如“京都大学与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过的错误”等。京大师生庆祝的形式是独特的,是用“冷静、忧郁、近乎苛刻的方式”来反思,而非歌颂成就,以此来表达对于学校精神传统的无比骄傲与无上敬意。
第五,办学功利色彩很淡,不重数量而更重质量。京大向来不注重量化考评。据曾在京大学习的学生谈到:“本科生期末考试几乎为练习题,研究生课程不设考试,只交一页A4纸报告,成绩不存在正态分布,上课没有点名,硕士没有保送只有院试且和四年成绩完全没有关系,很多学生连GPA是何物都不知……”这有点让人瞠目结舌,但宽松的学风绝对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丧失原则。恰恰相反,京大的学位制度非常严格。有人说:“东京大学的博士学位虽然难拿,但至少还可以拿到,京都大学呢?似乎连拿到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到1997年为止,东大共授予34874人博士学位,而仅仅晚了20年办学历史的京大则只有26192人获得博士学位,少了近1万人。
大学办学不能简单数据化。人才、精神、文化是“本”,而那些冷冰冰的数据是“末”。大学必须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使命上来,致力于推动国家和人类的进步,专注教育和学术本身,守住了这个“本”,那些数据、排名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北大一直都注重汲取世界各国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但大家的注意力似乎更多集中在美国,其实,京都大学这样的大学可能更值得我们学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关键就是要恪守大学的逻辑,根植历史、尊重传统、守正创新,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坚守自己的价值,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