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 《上海大学》
良师育学子灿烂若朝霞
(上接第1版)所谓“全方位”是指本科导师制与学校学工部实行的工作相衔接,完整地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纳入到体制化的管理进程之中。
所谓“强力度”是指为了确保本科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和卓有成效,中文系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予以强化。如专门印制《本科导师工作手册》,本科导师人手一册;依托文学院网站,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规定导师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导师工作手册每学期结束前交系里考核、存档。
两种平台都是针对学生自身特点而开展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造一方沃土,播种希望;引一道清泉,灌溉理想。
三方互动化零为整
文学院学生的培养,以导师制为依托,通过“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优秀生”三层面,确定每位导师指导三个本科生;指导委员会在优秀生组班后一个学期进行一次中期考核,实施末位者淘汰制度。同时,学工口与教学口通力合作,为优秀生配置专门辅导员,协助导师进行日常管理。在今年四月和七月,学院先后召开了两次优秀生导师会议,使各位导师明确了导师制的目标及各自职责。
经过研究,在明确导师职责方面,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责:1、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及社会需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树立专业思想;2、根据不同年级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从专业知识学习到专业研究兴趣的过渡,3、熟悉本专业课程特点,熟悉每一位被指导的学生;4、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5、与辅导员、团支部和任课教师加强联系,分工合作;6、加强对学生就业形势和择业观的教育保障。为此,在中文系教师办公室开辟“本科导师办公室”,提供师生面对面指导的场所,在文学院网站开辟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师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辅导。
通过导师、学生和学工口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深入了解、及时帮助学生,启发其睿智,激励其热忱,使学生工作做到了实处,每个学生都受益非浅。
四个年级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目标和困难。导师通过与指导学生的沟通交流,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了优秀生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学生选课计划、学生必读书目、学生参与课题和社会实践的计划三方面内容。
首先,在选课计划上,结合学生兴趣,由导师给出了明确的意见,参照其他老师提出的指导意见,由学生自主安排选课。导师们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搭建科学的学科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少走弯路。
其次,在必读书目的指导上,导师都为学生开列出了该专业领域里的核心书籍,以及一些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书目,如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书籍,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第三,在参与课题方面,大多数导师积极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学术思维的养成及科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在社会实践方面,导师们为学生安排社会实践,或参加与课题项目相关的社会调查,或安排去图书馆、档案馆、报社实习,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目前,文学院导师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在传统的班导师制度下,改善与加强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教学关系,搭建了师生沟通的平台,使他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更在同导师的交流中,逐渐掌握了治学研究的方法,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