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图书馆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21世纪的图书馆处于新的图书馆建筑和新的信息环境迅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各类型图书馆发展迅速,国家及各单位加大了对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的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读者对新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建设智能图书馆已成为新形势下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
一、智能图书馆概述
所谓智能图书馆就是以新型的通信和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将图书馆的设计建造和软硬件配置与多媒体数字信息资源相结合,以实现图书馆智能化构建和自动化管理服务,从而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更快速便捷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查询学习服务。因此智能图书馆的构建和管理服务模式的革新极大地体现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学校教育理念和馆内服务宗旨。
智能图书馆是在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内,利用物联网等感知技术对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设备资产、文献资源进行智能化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实时主动地获取相关感知数据,并在对感知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础之上,在智能化管理平台的辅助下,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数字环境和泛在化的基于知识的信息服务环境。
二、智能图书馆的特征
智能图书馆运用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建筑和物联网技术、文献信息检索技术构成了一个有事务处理机能、管理决策机能和服务机能的完整机构。能够提供高效的图书馆行政管理职能,提供支持图书馆各种业务活动的信息,建立先进与科学的图书馆运行与服务机制。智能图书馆具备以下特征:
从智能建筑的角度,智能图书馆是把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馆舍建设之中形成的一种现代化建筑,图书馆建筑本身与管理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相结合,提供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率的学习阅览环境,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提供并建立先进科学的管理机制。
从智能管理的角度,它是一个智能化管理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端与互联网等网络互连系统相连接,将数据端采集的信息传输到图书馆的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信息发布平台、综合网管平台、自动化借还书系统甚至还包括自动分拣书系统及上架系统,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读者的身份认证、定位、管理、计费、自助打印复印管理,包括办公系统人员的定位、工作流程的管理、工作量考核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所有物品都有数字化、网络化标识,方便识别、管理与共享,方便对图书、文献的管理及对读者信息的管理。
从智能服务的角度,它是一个智能化服务系统,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智能图书馆就是利用现代化服务工具和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除最基本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服务外 ,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数字环境,如数字信息管理、加工、发布以及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提供诸如办公自动化、通信自动化、电子阅览室管理等便捷服务功能,无所不在的数字化环境和智能化的知识检索服务是其主要特征。
三、智能图书馆的构建和管理
智能图书馆的形成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智能化两大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建筑主体和馆内设施的智能化,软件智能化主要是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智能化。
(一)图书馆建筑主体和馆内设施的智能化
智能图书馆建筑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馆的外部建筑和内部设备配置以及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进行自动化操控和管理,为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的配置和平台。智能图书馆的构建首先要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建筑设计,采用环保和节能资源以最大限度降低能耗,合理有效地布置馆内空间,充分打造一个便于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文化空间。其次图书馆的硬件智能化还应通过利用公共网络通信技术及统一的操作系统,合理布局馆内取暖照明、调节温湿度、消防通风、保卫监控等建设设施,构建一套完整的多点式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由此可见,智能图书馆就是建筑艺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二)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智能化
智能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就是将各种繁杂的事项通过信息网络化的平台进行便捷高效的文献资源收集、整合和统计、编写等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能够集合处理各种业务、服务和决策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服务系统。
智能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智能化数据库管理、智能化业务管理和智能化读者分析管理等。智能化业务管理主要是对原始资料信息和二次加工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的重新组合,将文献资料进行整合以实现信息的分类、查询、编辑、管理和输出一体式智能化操作,更快速高效地为师生读者提供各种个性化、标准化、全面化的文献借阅和咨询服务。智能化数据库管理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化办公软件,对多样化的数据库资源进行智能化的分类整合,以集合各个系统的主要数据,并为图书馆的优化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性的数理来源。智能化读者分析管理主要是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兴趣和查询服务要求,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搜寻、分析和整合,以更好地为读者群体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项目,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读者群体的文献需求。智能化读者分析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根据读者的搜寻和查找习惯来获取分析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及其他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通过智能化分析进行自动排序和分类并及时地将这些有效数据反馈给馆内相关的工作人员,以便其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工作计划和采用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提供给师生读者更加方便和快捷有效的信息查询和学习服务。
纸质文献资料的管理是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的主要主体,其管理和服务也主要是以实体性纸质馆藏文献的借阅咨询服务,管理与服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和模式化,书籍管理工作比较繁杂和耗时耗力。由于传统图书馆馆藏资料的特点,图书馆构建和管理的主要任务大多是馆藏资料的合理保存和归类,存在重管轻用、重藏轻用的观念,读者群体被放在了次要地位。然而,随着新型媒介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读者群体需求性和开放性观念的发展,过去传统单一式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与当前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相适应,并且随着这一背景的发展,读者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因此,在图书馆管理服务过程中,应建立灵活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把工作延伸到细节中去,把服务应用到文化中去,利用新型媒介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和高效执行,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向读者展现图书馆工作的个性化和智能性,使智能化管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动力,最终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获知解疑体验。
(图书馆 卢红梅)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