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诚品”诚不诚

———记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

作者:■公子妄言    
2016-11-22     浏览(95)     (0)




  倘若你是带着吉他、背包,一个人浪迹天涯的流浪歌手或吟游诗人,那么毫无疑问,淡水渔人码头可以使你宾至如归;但对于平日里读些闲书、玩弄几许文字的文艺小青年来说,似乎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才更是行程簿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任务点”。如你所见,不弹琴亦不谈情的我啊,只爱捧着书本玩弄笔墨;所以呢,哪怕懒到决意将整个台湾行都交给缘分支配,也终是放不下的,在踏足这片土地之前就对周末的诚品书店之行做足了功课。
  第一次造访信义区,是和队里的伙伴同赴一场位于世贸中心的什么展览。展览无趣,没逛上几分钟便已然乏了兴致。几个人临时起意,决定提早去寻访几个街口之隔的诚品书店信义旗舰店。
  这世间凡曾期待者便可能有失望等在前路;踏进书店大门,书丛流连几回,冷掉初到时的兴奋与好奇,觉出的竟是:谓其“诚品”,却不见得真诚如传闻;道一句“信义”,也有太多微妙,与其盲信毋宁不信。
  我喜欢的书店,不外乎都有几个特点:书多书全、环境雅静、装修精致,譬如成都的“西西弗”、重庆的“方所”与绵阳的“小雅”。这些店里往往还藏着些售卖手工艺品、小巧盆栽、别致文具、咖啡奶茶的小营生。自己虽然向来知其价格虚高、并不实惠,偶尔却也免不得“败家”买些情调。三分先入为主,期待中的“诚品”,大抵也是相似的模样,不过规模大了些;且又因其生在台湾这方温柔的水土,自己的想象里,它便同这座城市一样不疾不徐、满带着可以滴出水来的温文尔雅了。
  首先惊了我一跳的是,诚品书店虽谓之“店”,却并非小小一间店铺,而是采光颇好、规模亦不小的一整栋商场。曾听闻他人戏言,说文学艺术是月亮出来之后关起门来讨论的东西。此话虽有夸张,却也不无道理;落到书店来说,即便出于视力保护的考虑,不能苛求其用灯光的昏暗来营造些什么朦胧美感,但至少,一片明媚的繁忙、热闹里,实难酝酿出什么阅读的劲头;看着背包客们热络地走过印有“诚品”字样的花式纪念品,在各样专柜前流连驻足,竟错觉这著名的台北文化地标与大陆最常见的、走大众路线的书店无异。随手捉起一张“诚品特色”的金属书签,薄薄的银色金属片上印着一溜儿码放工整的书籍,上书“诚品书店”几个古色古香的字样,未见别致却要价不菲。打着文化牌,散发出浓浓的商业味儿。一路的产品似乎都是如此,花架子做得足,“纪念”的气息远大过“诚意”。
  到书店,最关键的还是看它的藏书;若其书种类齐全、品质上佳,那么其他一切的纷繁都无可厚非。搭乘扶梯缓行至三层,总算见到了作为主打的“诚品书籍”。这一来真是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一进门,扑入眼帘的就是陆客们期待的“诚品特色”———装帧或黑红或花俏、标题夸张而赚眼球,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所针对的消费群体。除开封面设计的草率与内页质感的拙劣不论,其连内页排版都是简体字、横排版,像一架子搔首弄姿的歌女,装束妖艳、言语戏谑。好容易从中拎出一本看似中规中矩的小册子,未读几页,倒先被其内容的粗制滥造惹得恼了。都不需做些什么实质审查,仅是那遍布书页的缩进错误、接排错误、前后引号或书名号错误,就足让你瞠目结舌。不曾了解过当地的出版流程,却也着实不解于这样拙劣的作品竟也能被容许面市。
  和诚品书店的第一次相遇竟就这样子匆忙且不欢而散,心头总有几分失落。搭乘公交穿过城中心的灯火,奔向城郊自己栖身的政治大学,总是不大愿意相信,在以书籍精致著称的台北,作为其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竟是如此模样;这个街头问路时总能得到悉心解答的城市里,也同样有精明的商人,眯着眼睛打量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初到一地,看一切都免不得带着玫瑰色,总是浪漫、总是美好;这层纱被陡然戳破,周遭开始恢复它本来的样貌,有其优亦有其劣。
  二访诚品也是意外。周六,本是想着到公馆、台大一带随意逛逛,谁知脚上一个不起眼的小伤口发起了炎,不是大病却疼起来要命。一路跛脚实难远行,索性跳上捷运直奔诚品书店。在书本里消磨时光,在此时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只叹可惜了这休息日的大晴天。
  一个人再来,又受着这跛足的限制走不太快,这一次的自己,倒真像人流里的一只逆溯的小船,独自向书店深处划去。跨过进门处的热闹,再往些偏的角落走,便再见不到简体字印刷的书本,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竖排版、繁体字。各式封面里,素净或有设计感的也多了起来,既有小本、无图,牺牲纸质与美观而换取便携度的薄册子,也有装帧精美、排版精良的各色精装书。连挑了几本龙应台的文集,翻来都是文章、插图恰到好处。在学校里常接触些美编工作的自己,看行距、字距、页边距时,向来是“不将就”的;可眼前这几本,却着实是自己所好的那一口。台湾书贵,知如此,也免不得又“败家”,姑且买回几分情调去。
  在书店的软凳上读了一下午闲书,脚上的疼痛竟奇迹般好了;回程又是夕阳西坠的时辰了。同一路车,同一条线,这一次坐的时候,手里抱着写有“诚品书店”的大袋子,瘪了钱包、多了满足。对照着想想两次的诚品之行,又笑起初次造访时自己的“不诚”了———慕名而至,不过落在一个“名”字上,可好书这东西,哪里是靠着名头可以挑得的呢?说穿了竟又是应了坊间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不诚心的伪文化人,那些无诚意的书,又哪里有其市场呢?诚品确有其不诚之处,何书可读,书中内容信什么、不信什么,真还待有心人自个儿慢慢去摸索。这事儿,心诚则灵。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