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汗原名叫阿巴尔聪,他在图书馆已经呆了一个礼拜,早已习惯了坐在这里看书复习,可这几天,他的心绪完全沉静不下来。黝黑的皮肤和脸部坚硬的轮廓昭示着他那纯正的彝族血统,同学基本都已经赶回家和亲人过年了,已经大三的依汗选择了寒假留校实习。依汗还不想那么早回家,也许他是想早点踏进社会,也许他是在逃避着与阿爸阿母的见面。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着,依汗最终还是在除夕这天回到了家—四川西南部的大凉山,这里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除了荒凉的大山外,也就只有世代在此繁衍生息的彝族同胞了。依汗的家位于普格县众山之中,这里地势险峻,土地贫瘠,在山上已经找不到多少户人家,大多数都下山各自营生去了。自离乡求学后,他一年只回一次家,不仅是因为回家的路途艰辛,更重要的是可以节省下不少的车费。
依汗家里还有一个已经上高中的妹妹和两个念小学的弟弟,一家人所有的花费和全家的经济来源都要靠山上那四十多亩土地。不会讲汉语的父母没办法下山打工,只能没日没夜的守着那几十亩土地操劳,他们一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好收成,好让还在读小学的弟弟不至于每天饿着肚子走几公里山路去上学。可世事就是这般无情啊!这对可敬又可怜的父母,就算把自己一身的血和肉都交付给这土地,一年的收成也绝不够一家人生存。到头来也只能是东借西借才勉强糊口。依汗是以普格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村里面的第一个大学生。但大学昂贵的学费却让这不堪重负的一家人陷入了困境,最后阿爸阿母求着村主任出面担保,才贷到钱来交上学费。
上大学后,他不负众望,学习更加努力,平时还在外面做兼职挣些生活费。本就没多少钱,他还要给弟弟妹妹攒下一些,定期买些学习工具和课外读物寄给他们。
依汗很感激他这对大字不识一个却将读书看的如此重要的父母,他在父母面前他永远是那个孝顺的孩子,他清楚地知道阿爸阿母送他上学的艰辛和全家人对他的希望。
大凉山的夜是如此的沉寂,借着月光还是可以看出些大山的轮廓。山那边偶尔传来几声狗吠,但更多的时候是寂静,依汗不知曾在多少个这样的夜里痛哭。有诗人说:“面对群山,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依汗的眼泪终究留给了群山。这是他回家的第一个晚上,一家人如同昔日那般围坐在火堆旁,依汗伏着身子借火光给弟弟妹妹们讲解作业。阿爸阿母在一旁静静地端详着孩子们,这一年里日夜思念的人儿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他们此时竟如同孩子般满足。
渐渐地夜深了,弟弟妹妹都已经去旁边的一个小隔间睡下。依汗环视了这间从他小时候就烟熏火燎的屋子,除了墙壁被熏得更黑以外没任何变化。简陋的屋子里,三个人不知何时都埋下了头,火苗霹雳啪啦地跳动着,火光映在了父母黝黑的皮肤上。依汗不想再犹豫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和阿爸阿母坦白,但此时的他却有些退缩,他知道供他上学不仅是阿爸的梦想,更是他这个向往外面世界的年青人的梦想,曾拼命熬过了那么多磨难,在这沉重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选择放弃。
火堆渐渐变小,火苗再也跳动不起来了。“阿爸阿母,有件事想和您们谈谈。”依汗一边讲着话,一边又架起火堆当中燃过的柴禾。“嗯”阿爸仍然埋着头,他不停地摩擦着他那树皮般的双手以便撮掉裂纹里面的泥巴。然后他抬起头,望着自己的孩子。
“学校给我保了研,我已经想了很久,决定放弃这次机会,我不想再继续读下去”依汗的语调突然高了许多,他明显是有些激动了。“放心吧,阿爸!这样我毕业就回来帮您来支撑这个家了。”不等阿爸回话,依汗又接着讲了下去。
听完孩子的话,阿爸阿妈变得有些激动,不难从他们的神情中看出他们是多么兴奋继而有些愤怒接着又是多么地伤心自责。“阿爸知道你爱读书。”过了半晌父亲才开了口,他又埋下了头。“你只管上你的学,家里面你就甭操心了,我虽是老了,但也还能在地里拖上两三年。”虽然世事已是如此艰难,但在上学这件事情上,父亲是不愿让孩子受到一丁点委屈。
“可……”依汗知道阿爸是个不服输的人,他如同父亲理解他这般理解着父亲。
……
依汗这一整夜都没有合眼,他知道阿爸阿妈也醒着。夜里他听到了阿母的呜咽和阿爸的叹息。这个夜是多么的熟悉,就如同几年前他考上大学时一模一样。
依汗这次没有任性,他是那么清楚家里的光景。他写了一封信,决定当面交给老师,然后把所有的书和资料全部收了起来放到自己的衣橱里,他舍不得送给别人,他知道自己无比的渴望着有一天这些书能再一次被翻开,或许是弟弟妹妹,或许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