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基弗在中国”巡展首站11月亮相我院美术馆

2016-11-02     浏览(110)     (0)

基弗在中国首次大型回顾展将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1月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出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展览由中国和德国共同主办,将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反思。

2016年10月21日,“基弗在中国”北京展在我院美术馆召开新闻发布会,期待已久的基弗大展即将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17年1月8日登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这也是安塞姆·基弗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大型回顾展,展出作品包括20世纪80年代至今基弗创作的绘画、雕塑、装置、摄影作品共87件,部分作品尺幅巨大,是基弗的代表性作品。

安塞姆·基弗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风格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兴起在现代主义行将结束之际延续了欧洲长久以来的绘画传统,一度在上世纪80年代掀起关于绘画的回归的讨论。它以德国表现主义为基础,关注当下的历史和现实,推动绘画语言的革新,打破了美国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和抽象艺术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成为当时西方艺术的主要形态之一。

基弗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装置、摄影等,但每一种类型又都超越其本身的固有形态。他的作品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主题上,都具有史诗般的特质。在其中,他直面德国历史中曾经的黑暗,挖掘隐藏在集体回忆中的禁忌,并将它们与日耳曼式的神话、宇宙观以及对信仰本质的深入思考交织在一起。他拥有同时把握强烈情感因素与严肃主题的非凡能力。他的艺术创作为欧洲艺术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基弗曾于1980年,与乔治·巴塞利玆一起,代表德国参加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

安塞姆•基弗与中国当代艺术渊源很深,远在“85新潮”如火如荼并开始转入理性及批判性思考的时候,基弗就被介绍到中国。90年代初,基弗已在中国艺术界受到普遍关注。而1992年,基弗本人来到中国,逗留了3个来月,从北京到西安,进入新疆,走到丝绸之路南线,最后辗转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在20多年之后,基弗的作品终于得以在中国展出,无论是对于艺术史研究,还是当代艺术观念、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的碰撞,以及对于历史和现实的认知、思考与反思等方面,都可能带来不同寻常的反响与震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为巡展的首站,希望借助此次难得的机会,从中国历史现实与艺术现实的角度来展开对基弗的解读和研究,以期对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责任感的树立,有一些帮助和推进。

此次展览由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及其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铭东方文化传媒及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共同主办,经过各方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使展览得以实现。


安塞姆·基弗 《上帝、耶稣、真神》 油彩、乳化剂、丙烯、物品 280 x 380 cm 2011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