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吴广亮,奥运冠军吴静钰的体能教练,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现任我校体育部讲师,国家体育总局职鉴中心讲师,国家体育总局运医所讲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讲师,国家跆拳道队体能教练、队医,国家自由式滑雪队体能教练。

吴广亮:用体育改变自己

作者:学生记者 黄千    
2016-10-10     浏览(183)     (0)

吴广亮在人民大学任教五年,他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对待学生的态度,让学生认可自己,提高教学质量。他认为体育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不能让体育的魅力被学分和成绩所掩盖。他理想中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





  学习改变命运1999年秋天,结束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习后,吴广亮像许多同届毕业生一样,进入锦州体校成为一名基层教练员。初次踏入社会,吴广亮的内心有一些茫然。那个阶段,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十分无味。吴广亮告诉笔者,基层教练员的工作固然重要,但他希望有一个更加不同的人生。在这种状态下,吴广亮的心中萌发出想要再上一个平台,换一种生活的想法。
  通过向周围人咨询,吴广亮认识到,考研究生是他最好的选择。在准备考研时,吴广亮发现,英语成为了他考研路上的一大障碍。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开始准备考研究生时,英语完全不会,翻看当时的《China(Daily》,满篇只认识‘is’‘are’之类简单的单词。”面对这样的情况,吴广亮决定努力学习英语。那时学习英语没有好的方法,他便每天背单词。吴广亮说,他每天背五十个到六十个单词,这样一直坚持了四个月。等他感觉单词背得较为熟练时,他再次翻开《China(Daily》,这时的感觉和四个月前天差地别。“突然有一天我看到上面大多数的单词都是认识的,这个时候便感到豁然开朗,英语还可以这样去学习。”
  做学生认可的体育老师2011年,吴广亮北京体育大学博士毕业,那时的他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名气,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毕业那年,北京体育总局、首都体校、北京师范大学和我校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而他最终选择了我校。谈到为何选择人民大学时,吴广亮说,选择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人大的情结。在1993年吴广亮第一次来到北京时,人民大学在他的家乡便是一所十分出名的学校。当时的他十分向往人民大学,期望有一天能够进入人大。博士毕业后,命运给了他这个机会,让他虽然没有读过本科却能够在人大授课。吴广亮说,这对他而言是一件十分自豪与荣幸的事情。
  今年是吴广亮来到人大的第五个年头,回顾过去的五年,吴广亮认为自己在授课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均改变了很多。作为一名国家队教练员,吴广亮认为训练运动员与训练学生有所不同。他发现大学生很难将体育运动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他用一些较为严厉的训练方式时,学生的反应可能很平淡。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吴广亮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大学生的方法。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他发现对学生较为严厉或者和蔼都不是有效的方法,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认可自己。吴广亮说:“教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上一层楼的。这样他们就会认可我,也会满意我的课程。”他承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满意他的教学方式,但是尽可能地结合自己的经验、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需求来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满意的体育教学始终是他的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要有更高的目的谈到大学体育的教学重点,吴广亮认为,他理想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他告诉记者,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养成的习惯,是能够对自己身体有帮助,提高生活质量的习惯。这个习惯是因人而异的,不能用推荐的每周运动量要求自己。吴广亮还表示,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要能够通过锻炼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举一个例子,在锻炼的时候一般人是向前跑,如果有一个人在跑步中偶尔想侧向或者向后跑一段距离,那么这种变通的运动方式就会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让人的思想更加灵活。这也是我理想中体育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这种对体育的理解下,吴广亮始终把学分与成绩放在第二位。在目前很多学生仅仅为了学分来上体育课的大环境中,他认为学校、体育部以及学生都应该改变这种状态。在他的理解中,体育课有着更加重要的目的。体育可以改变人,改变人的性格,也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不能让体育的魅力被“3.7”或“4.0”所掩盖。吴广亮说,学生从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东西要在未来五到十年中才能展现出其作用。因此,便可能会出现学生认为老师比较严厉,所教的知识没有太大用处等问题。这也向目前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便是教给学生现在能够认可、未来能够更加认可的知识。
  (作者系财政金融学院2014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