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为祖国核事业鞠躬尽瘁
作者:王鸿
“我们国家一共进行了46次核爆实验,有人说是45次,因为有一次是双响。我参加了41次。”核工程专业导论课上,陈达院士如是说,面对着课堂上一脸懵懂的我们。
然而就在几天前,7月22日,课堂上慈祥博学的陈达院士溘然长逝,一切太突然。
现在想来,陈院士和我们之间并不遥远,这种距离并未因为他是院士、我们是本科生而显得遥不可及。
第一次知道陈院士,是在高考后关注南航的简介里。陈达,中科院院士,核武器科学家,少将军衔等等,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于是我知道,我们的专业有院士。
第一次见到陈院士,是在我们2014级开学典礼上,在开学典礼上众多的嘉宾中,陈达院士给大家致辞。在南航院士中,我们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他。后来才知道,陈院士几乎每一次开学典礼都会来,于是我知道,我们的院士很亲民。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陈院士,是在核工程专业导论课上。陈院士给我们授课,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从着装上就非常严谨。那堂课讲的是“核技术在国防军事的应用”,已经头发花白的陈院士在我们的掌声中走进了10107教室。陈院士从原子核物理发展史讲到反应堆控制,从核武器的陆基应用、反应堆舰船动力讲到核技术空天一体。于是我知道,我们的院士很博学。
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核工程专业的奠基人是陈达院士,他来了南航以后着手建立了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引进了一批优秀教师,陈达院士就是那个学生们口中“最粗的大腿”。每次和同校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专业时,都忘不了说一句:我们专业有陈达院士,搞核武器的。
后来,我们才知道,邀请陈达院士参加活动,只要是学生们邀请,他大多情况下会很爽快地答应,他不会因为自己是院士而推辞,也不顾自己高龄到场参加。
后来,我们才知道,陈达院士生病时还关心着学院里的教学建设,为引进优秀教师还在忙碌。
回想起来,很多关于陈院士的小细节依旧历历在目,他精神矍铄的面容,他笔挺的西装领带和整整齐齐的头发,他和学生们一起探讨问题时神采飞扬的神情,他满足同学们与他合影时保持了将近大半个小时的微笑等等。
都说,学生追忆老师,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前路漫漫不知路在何方。但是,接过前辈的衣钵,又会平添几倍的力量。细细阅读陈达院士的履历,会对他的一生感到崇敬,这是一个“两弹一星”事业工作者,常年工作在大西北,大学毕业以后便投身国防建设,新中国的第一朵蘑菇云中便有他的身影。
将一生献给祖国的核事业,在我们口中这只是一句话,但是陈达院士用了80年的时间去证明。“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愈知宇宙宽”,这是陈院士办公室里一副横匾上的题字。
最后,我想以初中课本上,一篇杨振宁纪念邓稼先写的文章中的一首歌曲,追忆陈达院士: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风,/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