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心系教学,躬身垂范
作者:常树全
2001年,陈达院士来到南航,成立核科学与工程系(原医学物理系)。2004年,招收第一届核技术应用专业研究生,共4人。我是其中之一,并有幸成为陈院士的弟子。当时,系里各项工作刚刚起步,正处在招兵买马的时期。只有几位老师,有些还不是学核的。一下子开设这么多专业课程,人手不够,压力很大。陈院士一向很重视教学,认为给学生上课决不能马虎。他聘请了外校教授给我们讲授 《辐射化学》等课程,自己则亲自给我们讲授《应用中子物理学》课程。他身为院士,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多时候都不在学校,一直在外奔波,只有周末相对空一点。他就推掉周末所有应酬,利用休息时间,给我们上这门课。四节连排,从早上八点一直上到中午十二点。他大半辈子都在从事核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对这门课的内容非常熟悉。但是,他每次上课前都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笔记,生怕把有的知识点讲漏了。我们看过他写的笔记,整整齐齐非常认真,还用红笔把重点内容标出来。他讲课不用PPT,全部用板书。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一堆公式、符号,推来导去的。他说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容易跟上他的思路。使用PPT的话,放得太快了,来不及思考。他讲起课来如数家珍,条理分明,能把很多抽象难懂的东西讲得非常清楚明了。但他却经常自谦地跟别人说:“做科学研究我在行,教书育人可是半路出家,讲课艺术我还要提高。”他讲课很有激情,在黑板上写满了擦,擦完了再写,粉笔灰在讲台上飞扬。这样一讲就是一上午,我们在下面坐得都有点累。他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怎么吃得消。我们让他休息一下,他说要抓紧时间。他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和方法,更影响和培养着我们做事的态度,让我们终身受用。
陈院士还给我们专业的本科新生讲授专业导论课。我们专业导论课是分专题授课,让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知识,了解专业、热爱专业。陈院士主讲核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专题,包括核武器、核动力舰船、航空航天核动力等等。他先把讲稿和提纲写好,让我们帮他做成PPT。他说这是概论类的课程,要图文并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使用PPT,他也是把讲台上的椅子推旁边,一直站着给同学们讲课。他结合自己的成长、求学和工作经历,围绕热点话题,讲得非常精彩,深受同学们欢迎。课后,他还会留时间跟学生互动,非常有耐心地解答学生们关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学生都问完了,他才会离开。每次上课,他早早地就从校本部赶到江宁校区来,在教室或教师休息室等候,说是怕路上堵车耽误上课。他从来没有迟到过,也没有因为什么事情而调过课。陈院士常对我们说,老师给学生上课是件非常重要和严肃的事情。
除了上课,陈院士还主持编写了《应用中子物理学》等规划教材,录制并获批了《核科学技术应用漫谈》国家视频公开课,主持多项教改研究课题,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培养人才。陈院士一直强调,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培养能做贡献的人才。要培养好学生,就要把课程安排好、把课上好。他经常参加系里的教学研讨会,与我们一起讨论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等,提出明确要求和很多建设性意见。每次较大范围地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我们都要拿给他看。他看得很细,考虑得很周全,然后给出建议,让我们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引进新老师时,他还会去参加试讲面试。这两年,他身患重病,在家接受治疗和休养,我经常去看他。因为我目前主要负责系里的教学工作,他就经常问我一些教学方面的事情,比如:他现在不能上课了,导论课是怎么组织的?学生人数多了,实习怎么解决的?新开设的课程,学生反馈效果怎么样?学生找工作情况如何?教学上有没有什么困难?在饱受病痛折磨中,尊敬的陈老师还一直惦记着教学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