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艺苑元老话春秋
——设计艺术学院唐吉介教授回忆学科发展往事
设计艺术学院退休老教授唐吉介老俩口住在扫把塘的老家属区已40年。唐老夫妇扎根在扫把塘这块热土,从满头青丝到两鬓飞雪,近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将青春的梦想和奋斗的汗水全都抛洒在这块土地上,见证了学校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一双巧手绘蓝图
一个金风送爽的下午,笔者在扫把塘的老家属区,采访了唐吉介老教授。老人年愈古稀,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说起当年重办轻工学校的往事,满含深情,如数家珍。
湖南轻工学校创办于1958年,一度停办,1973年3+月恢复办学。当时的条件极为简陋,师资奇缺,如同白手起家。
“那时的校长叫蔡国章。全校教职工,包括校长、教师、食堂等后勤工人,总共才17人。”唐老回忆,“‘17’,这个数字我记得清清楚楚。”一起来校的8人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三对为夫妻:卞宗舜和王宴俊,马苓和姜传绍,唐吉介和高永多。
第一届学生 100个,4个班。那时,扫把塘的院子还没有腾出来,便在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借教室上课,借一栋楼住宿,师生同住在一栋楼。半年之后,原来的办公楼慢慢腾出来了,才搬回扫把塘上课。
8位年青老师要承担4个班的全部课程,教学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大家很少考虑过职称、职位、酬金,一心扑在教学上,常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
为了充实师资力量,陆续从湘绣厂、陶瓷厂等处借调来一些富于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77级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水平很高,于是选拔优秀的留校任教,这其中就有现任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辉,还有郑中华、黄振奇、张立、王可军等。留校后,被派送到中央工艺美院、广州美院进修深造,获取本科文凭,而今都成为艺术学院各个专业的台柱子。
“那时候引进专业教师是‘不拘一格’,”何辉说,“只要对专业有用,不管是印刷厂还是陶瓷厂,都会想方设法‘挖’过来。”1980年,王友志从黑龙江佳木斯的一所中学千里迢迢来到学校;毕业于食品与机械专业的谢琪因为热爱包装专业从湖南农大调过来。如今,一位成了著名书法家,一位成了包装专业学科带头人。
“现在教师和学生的数量都是那时候的10倍不止了。”何辉感叹地说。
当年,8位年青老师用他们的巧手描绘的办校蓝图,终于成于现实。
梅花香自苦寒来
轻工专业是应用性强、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让学生主动学,适应社会需求”,这是学院坚持至今的教学理念。唐老谈及学生学习,强调最多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没兴趣才会被动学习,肯定学不好。”
他印象最深的是77级,即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学生水平最高,招了两个班。给他们上课,就是去烈士公园写生。画什么呢?“不是画花花草草,而是烂泥、野草,把特别乱的、好的、美的东西抽出来,展现美。”“这届学生学习特别主动,用功,能吃苦。画完,主动摆出来供老师讲评,同学一起讨论,哪张画有哪些优点?而评讲别人的时候一定认真听,一个比一个厉害。”这一届学生中,钟宏毕业后又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来去了英国,谢一辉去了法国,在绘画方面都卓有成就;李游余成了优秀的陶瓷艺术家。
那时候基础课实践,唐老带领学生去的最多的是张家界、南岳,分别去了8次。唐老说,那时和学生都是住在一起,在南岳大庙里打个地铺,朝夕相处,无话不说,无形中就打成一片,没有隔阂。而这点,正是他当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时得到的真传。比如绘画,下乡时和老师吴冠中聊天,“聊着聊着老师就把他的观点都阐述给我们了,自然而然领会到了”。
学生出来还要拿得起社会上的工作,就是适合社会需求。当年带学生去实习就是下厂,把学生带到工厂,去的最多的是湘潭印染厂、毛巾厂,设计花布、毛巾。在物质紧缺,买啥都凭票的年代,这是群众最需要的东西。学生毕业之后,社会上受欢迎的程度高。到一个单位,能做、能拿下来。每一年毕业展览,湖南师院的老师都专程包车赶来观看。
就这样,走出学校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获得以世界之星设计艺术最高成就奖、德国IF奖、红点奖等大奖的著名设计师和业内著名学者为代表的杰出校友。84届校友李渔就是两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艺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
说到学生们取得的辉煌成就,老校友都深深感叹:梅花香自苦寒来!
与时俱进开新局
“我们当年的设计就是‘吃喝拉撒’,说得好听点就是‘衣食住行’方面的设计。”何辉笑言。当年学校恢复办学的目的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围绕着社会和民众需求的第一线培养人才。
在唐老的记忆中,首届开设装潢设计(日用美术)、陶瓷美术、特种工艺三个班。接着又开设了染织美术专业。1978年初,湖南省轻工业学校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设计专业学生(77级陶瓷和装潢两个班)。此后又相继开设了家俱设计、工艺绘画、室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装饰艺术、服装设计等专业。
1980年开办大专学历层次设计专业,增设大专班并招生。1985年4月,学校由中专升为大专,更名为“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科升格为工艺美术系。该系1994年设立广告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和2000年分别设立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和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这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的专业。
学科的专业特色进一步确立了学校在湖南设计艺术教育界的优势地位,在中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02年轻专设计艺术系与长沙电力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美术书法部分)合并组建长沙电力学院设计艺术系,并开始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办学,2003年并校后与长沙交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联合组建成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系(不久升格为“设计艺术学院”)。
为了适应高速现代化的需要,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创了一个个新局。
2002年依教育部本科新专业目录将各专业整合为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三个专业,其中装潢、广告、环境艺术、装饰艺术、媒体艺术专业整合为艺术设计。2010年以艺术设计专业、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为基础设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13年依教育部调整的专业目录将原艺术设计专业分设为视觉传达设计(由装潢及广告设计方向合并)和环境艺术设计(含装饰艺术方向)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改为产品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改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自1973年起,这些专业方向绝大多数在湖南省都是最早设置的。
1995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专业, 2004年12月艺术设计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南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与文法学院合作招收文艺学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研究生,2014年获得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点,2015年招收视觉传达、数字媒体、环境艺术专业方向首届10位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是发展历程上又一座里程碑。
(杨力铮、谢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