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莹(一排右五)与山西省灵丘县上寨中学同学们的合影
春风唤醒了花朵,花香沁润着春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们与山西省灵丘县上寨中学的同学们就是春风与花的关系。老师辅助学生成长,学生感怀师恩,成才后加入教师队伍,用行动向教育致敬!十六年来,这样的故事从未间断。从老师到姐姐2008年9月,黄莹身为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开始了在山西省灵丘县上寨中学支教的忙碌生活。
黄莹的认真负责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教学工作稳步开展,但是学生作弊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她。当地的老师对作弊问题习以为常,并不多加管束,导致学生更加肆意妄为,有些学生就连一些小型的测验也不放过。由于作弊,学生的真实水平无法准确地表现出来,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黄莹忧心忡忡。尽管她苦口婆心,三令五申,一小部分学生依旧无法改正毛病。有一次正在默写古诗词,一位学生的翻书声打破了教室的寂静,黄莹收了他的书,并提出警告,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抄起附近同学的答题纸。失望撞击着期望,教学的压力加上异地生活的不适应,黄莹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与无奈。“我当时委屈地涌着泪水,跟他们说‘我不在乎你们小测验或者随堂考得好不好,我在乎的仅仅是你们别骗我’。”之后,黄莹因为嗓子发炎说不出话,就写板书布置期中考试的复习任务,所以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没有讲课。一天,有位学生突然来到黄莹的办公室,递给她一瓶罐头。在灵丘县,有一种习俗,人生了病就要吃罐头。后来,又有一名学生安慰她说“老师你不要生气了,我请你吃糖”,说着就拿出一颗棒棒糖放在她的手里。在这周的周记里,有很多学生向她道歉,保证以后不会再作弊。这件事让黄莹非常感动:“其实,我当时也就刚刚和他们相处了一个月,他们心疼我说明已经把我当成了真心的朋友。”
虽然黄莹只教了他们一年,但是她与学生们的友谊却一直在延续。学生们有什么问题就会找黄莹倾诉,有什么高兴的事就互相分享。三年后,在这批学生参加高考的前夕,黄莹托师弟师妹捎给他们自己亲手准备的高考礼物:每个人两块巧克力、一支笔、一张在灵丘县春游的班级集体照,还有一封单独为每个人手写的信。据说这个事情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引来了无数羡慕的眼光。不过黄莹觉得这还不够:“我当时更想回去看看他们,但忙于毕业,而且交通不便,没能去成,现在想想还是非常遗憾。回想中考前陪他们去县里赶考的日子,跟他们一起住在考点的大通铺,复习知识,在操场里做做游戏,缓解压力。好似我们都还年少,仿佛欢笑都还挂在嘴角,飘荡在耳旁。”
不知不觉中,这位老师不仅成为同学们尊敬的老师,更成为同学们经常想念的姐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范圆圆毕业于山西省灵丘县上寨中学,初中四年连续迎接了四届山东大学支教团的老师,与李永卫、张引、孙晓烨、邢成和黄莹老师亦师亦友。
在她的回忆里,孙晓烨老师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性格随和,不拘小节。在他的数学课上不用起立说老师好,上厕所不用请假。孙老师也很细心。初三时,范圆圆的数学成绩开始下滑,却采取了放任态度。有一天,作业本里突然夹了一张小纸条,用红笔写的“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随时来问我”。看到纸条的她心里瞬间暖暖的,立志要好好学习。不过,紧随其后的考试成绩依旧不理想。孙老师就把她叫过去,并未生气,而是耐心地一道题一道题地为她讲解分析。“第一次有老师这样关心我,心里满是感动。后来,很大程度是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喜欢这门课,成绩才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影响学生的成绩,有时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和许多人一样,范圆圆开始有了一个当老师的梦想。
2015年,大学毕业后的范圆圆真的拿起了教鞭,翻越太行山,来到山东省烟台市,做了一名幼儿园老师。谈起为什么背井离乡,她承认:“这还是受老师们的影响。”初一时,李永卫老师用多媒体为这群山区的孩子们展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斑斓,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概十年了吧,我还清楚地记得那节课学了树袋熊。”范圆圆肯定地说。随后的支教团也一直提倡同学们有机会多出去看看。“我们都特别爱听黄莹老师讲外面的世界。那时候就特别崇拜她,那么年轻就把中国的每个地方都跑遍了,要去外面看看的想法就在我们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的,后来和同学们交流,大家都深深被感染了。”同班的范海敏调侃道:“对我而言,是支教团的老师让我有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所以我才选择在铁路局工作,坐着火车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带来了心理的转变。范圆圆充满感悟:“我认为教师这一行特别适合我,因为我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也有很多事让我很感动。做老师不易,做好老师更不易。我敬佩那些教过我的老师,并愿向他们学习,认真负责地对待我的每一个学生,希望学生们也能因我而有所收获。”
据不完全统计,范圆圆所在的班级(共32人)中,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同学毕业后都从事着教育工作。
(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