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金秋九月,南京工业大学又迎来一批小鲜肉,为秋日微凉的校园注入新的活力。学期伊始,有些“小石榴”就用他们身上的独特气质惊艳了我们。不信,你看……

聚焦南工个性“小石榴”

2016-09-15     浏览(112)     (0)










  初见这个00后的小姑娘,给人感觉是瘦小却不文弱,温柔却又坚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炯炯有神的眼睛。果真人如其名:充满阳光,晶莹剔透。
  从小身边的成长环境,铸就了她16岁上大学的传奇。父亲是中学老师,闲暇时除了辅导作业,还培养了她很多的兴趣和爱好。绘画和跳舞是张陈阳莹的最爱,但由于学业的繁忙,绘画曾中断,希望大学可以继续;民族舞和芭蕾是她最好的放松方式。她说:“跳舞是我最好的休息,跳完之后什么疲倦都消失了。”除此之外,张陈阳莹还很喜欢京剧。问及原因,她告诉小记:“其实,我儿时最深的记忆是爷爷抱着我看京剧,虽然当时的我还小,听不懂京剧。但爷爷痴迷的态度和京剧的韵味深深地吸引着我,引领着我对艺术的不断的追求。”
  由于年龄较小,张陈阳莹在上学期间还是遇到一些问题。她告诉小记:“可能我说话比较直,有的时候有的同学会不开心,但是我会主动和他们道歉,跟大家把话讲开,我们就又能和好如初了!”
  远远地,一个背包,一个行李箱,一顶红帽子构成了一袭单薄的身影。
  他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1601班的新生李燚。自己一个人报到,独自办理助学贷款手续。据小记了解,李燚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大男孩,独自一人瞒着父母偷偷订好火车票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到达南京。当问及为什么独自来报到时,李燚笑着解释道:“因为父母坚持要送我来上学,而我又不想劳累他们,只好用这种方法了。”
  在去宿舍的路上,李燚谈到了自己对南工的第一印象:学校很大,也很漂亮,只是陡坡太多,走着太累。
  当谈及对大学的期待时,李燚真诚地说:“我最期待的是图书馆,因为我很爱看书,我很想要去了解这个大千世界,这也是我选择南京这座城市的原因!”他还笑称,自己是个宅男,在学校里基本就宅在图书馆了。除此之外,他还想加入围棋社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李燚的身上散发着阳光与活力,那是青春的气息。
  制药工程的新生报到处有一个特殊的“志愿者”,他接待起新生有条不紊。可是谁又能想到,他是五天前才到校的一位“小石榴”!一个人拖着行李箱从东北家乡到南京,三十多个小时一路风尘辗转而来。无论是爸爸的深深嘱托,还是妈妈的满眼不舍,都阻拦不了他一个人上路的决心。制药工程1603班的娄可望,揣着行囊,怀着梦想,一个人出发到南京来寻找他的梦想和未来。
  提前这么久到学校,娄可望是有自己想法的。为了防止自己初次到南方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他在大家都还未动身的时候就赶来了南京。在忙完自己的事情,适应了南京的气候后,他就自愿协助小班迎接其他新生了,穿梭在报到的新生中,他有了许多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也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谈到未来四年的生活,娄可望说:军训期间要做军训标兵,要做护旗手,要参加电视台锻炼口才,要加入从小就感兴趣的轮滑社。可以看出他对大学有着许多美好的愿景。
  大学生活正在等待你们一笔一笔地画上油彩,未来的道路正在等待着你们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希望这些一开学就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小石榴”们能脚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从云南到南京,2100公里,几乎是横跨半个中国。这么远的距离,生工1601班的杨雨松和他的家人却选择用最独特的方式来到学校报到———一路旅游来南京。
  “我们先是坐飞机到杭州游玩,然后再乘坐火车到了乌镇,最后坐大巴来到南京。路上一共花费了5天时间。”说起旅途的经历,这位云南来的小伙子语气中有着无法抑制的激动与喜悦。从云南到杭州,从杭州到乌镇,从乌镇到南京,杨雨松一家人一路颠簸,却也一路欢笑。“我觉得这次旅行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我的眼界,也让我感受到了江浙一带的美好风光。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以前几乎没有这种机会进行家庭旅游,这次也算是圆了我们一家人的一个梦吧。”杨雨松笑着对小记说。
  初入校园,杨雨松也和其他新生一样心里交织着兴奋与迷茫。在被小记问道大学四年有没有什么目标的时候,杨雨松说:“我想要几年后考研。当然也希望大学四年自己可以在好好学习的同时增强体质。”小记可以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一丝执着与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