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长沙理工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报》

以“铺路石精神”为引领,全面推进学院文化建设

作者: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孔伟红    
2016-06-16     浏览(459)     (0)




  学院文化是一所学院办学之灵魂,精神之源泉。作为长沙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源头之一,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用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不懈奋斗为“铺路石精神”注入内涵,诠释着交通人对“铺路石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回顾过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铺路石精神”为引领,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术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促进学院内涵建设,才能凝聚力量为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
  今天,学校进军“百强大学”号角已吹响,我们依然坚定地相信,只有不断创新弘扬“铺路石精神”,进一步推进学院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奋发的激情,朝着一流学科、一流学院的目标迈进,真正担负起先锋军和主力队的重任,不辜负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期望。
  一、“铺路石精神”与学院文化特质同出一源

  “铺路石精神”是学校的办学精神,是学校于2007年总结出的全校教职工常年持有的一种精神,其内涵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自办学伊始就与学校共发展的交通人,用自己的敢于挑战、勇于拼搏取得的一项项成就为“铺路石精神”提供了丰厚的根源。公路工程是学校创立就开办了的专业,交通运输也是第一批本科专业,2008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由原公路工程学院和交通运输学院合并成立。可以说60年来,交通学院一直充当着学校建设发展的排头兵,2003年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第一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一批入选省级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90年代初拿到第一个国家基金项目;第一个获得国家级学科平台;2009年拿到学校惟一的一个、也是省属高校屈指可数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取得本土院士的重大突破,从而奠定了在学科和行业领域内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60年的办学历史中,正是一代代交通人与学校同发展、共命运,把克服困难、不断超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凸显了交通学院“踏实拼搏,敢挑重担”的文化特征,与“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一脉相承;在面对困难挑战、甚至一般人都认为是在异想天开的时候,每一代交通人都敏锐地把握住发展的契机,不计个人得失,全心投入攻坚克难,用“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为“铺路石精神”注入“锐意进取、乐于奉献”新的活力。
  二、“铺路石精神”传承,助推学院建设与发展的不断超越

  学院引导全院师生传承“铺路石精神”,在全体教师中弘扬爱岗敬业、以生为本、正视名利、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师德典范与学术名师:如学校本土产生的站在行业领域巅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龙教授、“全国交通战线先进科技工作者”张起森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李宇峙教授、袁剑波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朝晖教授等学术名师,涌现出潜心教学、爱心育人的赵建三教授、程赐胜教授、高幸教授等教书育人榜样,涌现出品格清贵、身患癌症依然坚守教学科研一线的周骞老师等师德典范。
  一代又一代的交通人不断为学校的重大任务、目标突破贡献力量。特别是郑健龙院士带领的学科团队,他们着眼行业重大难题,引领学科高水平发展,秉承绿色科技理念,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他们展现出难能可贵的五种精神:笃定目标、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甘于寂寞、执着坚韧的钻研精神;敢为人先、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严谨求精的治学精神;潜心育人、乐于奉献的仁爱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一代交通人对“铺路石精神”的新的解读与践行。
  在院士的引领和院士团队精神的影响下,学院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奠定了学科影响力。近年来,学院承担了一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课题、863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近五年年均到账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年均24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4项。为学院建设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敢挑重担,勇当先锋,为“创一流、进百强”做更大贡献

  (一)瞄准“十三五”,定位一流学科,勇做“百强先锋军”。
  在学校“十三五”争创“双一流”的目标下,我们深知一流学科的建设任务责无旁贷,一定要科学规划、精准定位,确保各项学科实力水平的提升,成为学校进军“百强大学”的先锋军。
  为此,学院着力从人才、团队入手:构建以院士引领为核心,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人才为中坚,青年英才为学术骨干的人才梯队。精准对接行业领域重大问题,提前谋划重大项目: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之“交通基础设施服役能力保持与提升”;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之“新一代高速公路养护智能化及路面维修技术的开发与示范”;力争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50项以上,实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零的突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引导和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引领行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全面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凝聚全体师生力量,激发奋斗激情。
  精神文化方面,将以弘扬“铺路石精神”为基础,深入开展交通精神大讨论,凝练交通精神;开展办学理念的研讨和提炼,明确学院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弘扬与传承郑院士团队的“五种精神”,倡导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梳理编撰学院发展史,设立院史展览室,不断传承交通文化。
  行为文化方面,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等为内容的教育文化活动;丰富文化育人内涵,推进“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打造品牌校园文化精品活动;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国家大力推行“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努力构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团队创新体系。
  制度文化方面,坚持不懈推进民主管理,坚持院务党务公开,保障师生员工的权益;采取切实举措,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育人的积极性;继续健全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管理制度公开化、规范化。
  物质文化方面,全面推进学院环境提质改造与文化建设:建设学院学术报告厅,营造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建设学院文化墙,设置学生科创成果展示长廊;建立“阳光悦读吧”师生交流工作坊,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强化宣传工作体系建设,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学院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已于5月31日经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将于暑期前后分步实施。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学院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组织保障。
  院党委将矢志不渝地以学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学院的党建工作:切实组织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保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发挥好党委政治核心与保障作用;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规划和推进学院文化建设,以精神传承为主线,最大限度统一共识,助力和提升学院发展水平;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汇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确保文化建设方向与学院目标达成一致,努力构建“铺路石精神”引领下的学院文化建设新格局,确保学院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为学校的“创一流、进百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