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用热情和执着攀登科学高峰

—— 访我校 “ 特殊事迹奖 ” 获得者薛伟利

作者:□ 本报记者 姚佳宏    
2016-06-15    




  他喜欢思考,热爱科研,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正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总SCI影响因子大于10,申请国家专利7项,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成功申请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以醋酸兰瑞肽为模板制备金纳米球壳》,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各一项。因为科研成绩突出,荣获我校2015年度特殊事迹奖,他便是我校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薛伟利。
  薛伟利在本科时期就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同学们争相加入五花八门的社团时,他选择了加入学院的气象科研小组,每天进行气象观测。在气象小组的经历不仅让他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对待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披荆斩棘,苦心人天不负
薛伟利的课题研究方向是生物模板法制备金属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其中选择合适的模板至关重要,“如果模板选的不好,就很难出成果。”薛伟利这样说道。因此,薛伟利在选择模板时下了很大一番功夫。根据之前从事食品研发的工作经历,薛伟利曾考虑用胶原蛋白作为模板,而查阅文献发现,已经有很多人以胶原蛋白制备纳米材料取得了成果,并且人工提取费时费力,因而胶原蛋白并不是理想的模板材料。经过多次筛选,在导师高大威的提示下,薛伟利最终选定了兰瑞肽作为模板。
  谈到高大威老师,薛伟利满是敬佩与感激之情。“如果没有老师指明方向,我可能也做不出这么多成果。”高大威老师为他开启了科研的大门,指引着他的科研之路。在薛伟利心目中,高大威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
  选定模板后,薛伟利着手制备铂纳米线并研究其催化性能。起初做出的纳米线杂乱而不成形,因没有同级和高年级的同学合作,薛伟利只得自己查文献,不断摸索,每次去照透射看到的结果跟预期不同都会仔细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那时候一心想做出纳米线,跟着了魔似的,有时候做梦都梦到做出纳米线来,看着环化馆外郁郁葱葱的爬山虎,就像看到了满墙的纳米线。”薛伟利笑着说。经过实验参数不断的优化与调整,薛伟利终于做出了纳米线,并且技术越来越成熟。一般人做的纳米线长度都在几微米左右,做出10微米以上的人很少,而薛伟利做出来的铂纳米线最长能达到60微米,并且重现率高。
博学济世,有志者事竟成
虽然研究方向是材料化学,但是薛伟利希望结合材料化学及导师所在生物医学领域,用自己所学为医疗科学扩土开疆。薛伟利申请了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以醋酸兰瑞肽为模板制备金纳米球壳》,利用醋酸兰瑞肽的自组装和空间限域效应,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按照设计来实现纳米金球壳的控制合成。薛伟利表示,医疗手段的发明就是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向前探索,一步步将理论成果推向临床应用的过程。未来,纳米金球壳将会应用在医学成像、肿瘤的光热治疗等领域中,为国民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目前,薛伟利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正式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其中一篇是以腺病毒穿梭载体为模板制备金纳米球壳及其光热疗效的研究,该文章发表在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SCI 影响因子 3.086。两位审稿人都对他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并且开辟了化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将引起其他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另外两篇文章发表在RSC Advances,SCI影响因子3.84,内容是以多肽为模板制备金属纳米材料,并对其体内体外抗肿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制备的金属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薛伟利坚信,只要有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
仰之弥高,路漫漫其修远
选择科研是因为兴趣,坚持做科研是因为热爱。除了做实验,薛伟利会用大部分空闲时间来查文献以及设计、总结实验。“因为喜欢。”问及坚持并花费大量时间做研究的原因时,薛伟利这样回答,“做研究其实挺枯燥,如果不喜欢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对于研一、研二的同学,薛伟利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付出努力,想走的更远就要把基础打好;对于本科生,他认为应该以学业为主,不要认为学的东西以后用不着,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哪怕目前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就业方向无关,学习期间养成的端正态度同样受用终身。而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应该沉下心来踏实做事,不断充实自己。如果说成功是高楼大厦,那么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它添砖加瓦。
  对于未来的路,薛伟利有自己的规划,他打算报考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他将更加努力,为科研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事实上,薛伟利现在发表文章的质量及数量已超过学校对一名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薛伟利希望博士毕业后去国外攻读博士后,然后回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继续做研究。
  科研路漫漫,他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