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报》

环测先锋·赛场上的青春

2016-06-01     浏览(28)     (0)

两名学生在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中脱颖而出,经过高强度训练和细致考察,最终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比赛。他们注重细节和规范,坚守技术标准,最终获得一等奖。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指导老师和陪练同学的付出。他们的友谊和默契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备战路上的汗水

  2016年3月初,在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赛项海选中,4名专业知识过硬、操作技能精湛的学子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得以进入专业实验室开始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考核。在这一个月里,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严格的选拔和细致的考察,来自建筑设备与市政工程学院黄阳天、宋宝生两名同学得以冲刺到最后,进入强化训练阶段,最终代表江苏省参加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赛项的巅峰对决。
  每天的训练始终是那枯燥的两点一线。当同学们踏着第一缕阳光做操时,实训工作室里,两名同学已经训练半天了。当大家回到宿舍休息时,透过窗户依旧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早出晚归成了生活习惯,废寝忘食是家常便饭。除了吃饭睡觉,两位选手分秒必争,把时间都放在了赛事上,沉浸于实操中,忘却了时间,更无暇顾及形象。看着黄阳天日益渐长的头发,指导老师侯文宝笑着对他说:“给你放个假,赶紧理发去吧”。黄阳天抬头笑笑,依旧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在线监测数据。
  每天就是这么长达十三个小时的实操,从不懈怠,累了也只是靠在工作室的长椅上稍作休息。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两位同学充分利用零星时间,加强理论学习。每天早上五点等宿管阿姨开门时学习一点理论,晚上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情便是复习当天的理论学习。正是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两人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理论习题的学习......

比赛场上的胆识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实操是在数个大部件和无数个小零件的规范连接,要求选手认真细致地关注每个细节。因此,实操中需要磨合操作细节与技能规范的一致。N次的操作、N次的摸索,从小零件到大部件,从编号到任务书,终于寻找到一条适合的规范高效的操作程序。
  规范成就了比赛的自信,更练就了赛场上的胆识。这次比赛,对选手的材料使用要求颇为严格。按操作规范,在采样平台PU气管管路连接中,采样枪本应置于洗涤塔之后吸附塔之前,但比赛中气管长度明显不足。为节省气管,许多选手不惜违背采样平台不低于1.5米的要求规范,将采样器调到低于1.5米的位置。宋宝生尝试将其转移至清水箱的位置未果,与黄阳天商议后,他们决定要坚守技术标准,决定向比赛现场的负责老师要材料。赛后宋宝生说:“向老师要材料不可避免地会被扣印象分,但与降低技术标准相比,我们更看中标准,我们不能因小失大。”正是对规范的坚守,让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以超人的胆识,沉稳地完成了比赛。

成功背后的智慧

  “万人操弓,弓射一招,招无不中”。夺冠,离不开学校和设备学院的重视支持,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付出、离不开陪练同学的汗水,更离不开黄阳天、宋宝生两位同学在两个多月集训中磨练出来的默契、信任和真挚友谊。正如两位选手获奖感言:”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没辜负这两个月的时光。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期望。他们的付出,我们铭记在心。这份荣誉不只是属于我和黄阳天两个人的,而是我们学院师生集体智慧和辛劳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