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梧州学院 - 《梧州学院报》

人生的旅途

2009-03-24     浏览(296)     (0)




  《活着》其实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作品。虽然小说的题目叫“活着”,但通篇都围绕着“死亡”这个词。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徐福贵在苦难时代的背景下,经历了人生所有的痛苦,却依然坚强的活着。
  他默默地承受着一切,无怨无悔,无怒无争地“活着”。时间流逝,他看着身边的亲人相继离去时,心底实际是在滴血、在哭泣,但他仍然挺过来了,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时,以一头耕牛为伴,却没有一丝沮丧,在他的脸上,你看不见生活的苦难,看不到对世道的厌倦,有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沧桑,有的只是他带给你的人生取向。“活着”的力量来自于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作者平静的叙述却流露出一种感人的力量。
  在余华残忍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为……而活”的人生态度只能让生命消耗在各种无聊的争斗之中,唯有活着本身是生命惟一的要求。苦难在所难免,惟一可做的,就是超然而又不失热爱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让生命不论高贵或是卑贱,都能继续下去。正如福贵自己在歌声中所唱:“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林运 门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