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

图片新闻

2016-05-03     浏览(98)     (0)


4月27日下午,在我校北校区一大片小麦试验田里,小麦遗传育种家王辉教授和他的助手冯毅正在垄行间巡视着、指点着,时而躬身抚摸麦株,时而蹲下来仔细查看麦穗。
  “现在是小麦株型结构最美的时候,也是育种工作者最期待的小麦抽穗扬花期” ,王辉教授介绍,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完全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 “是育种工作者作小麦杂交的关键期,黄金期” , 选穗、整穗、去雄、套袋、授粉、挂牌,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据了解,通常按照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强等育种目标,小麦育种工作者都提前做好了计划。
  “就是在试验田里看小麦,考察哪些材料适合做父本,哪些做母本,然后确定杂交组合方案” 。王辉进一步介绍。
  今年,由于气温升高,整个黄淮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较往年提早了近一周,从4月22日开始,王辉教授和他的助手及学生们就在试验田里忙碌起来了, “我们计划做200多个杂交组合” ,冯毅说,到今天大部分的授粉杂交工作都完成了, “你看那些戴着白色杂交袋的麦穗就是已经做过授粉杂交的” 。放眼望去,白色杂交袋散落在麦田里,犹如帆船航行在绿海中。
  强烈的夕阳下,已经73岁的王辉教授仍站在试验田里,长长的身影落在正昂首扬花的麦穗上。
  大爱无声。这片陪伴了王辉教授等小麦育种工作者半个世纪的小麦试验田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将继续践行“执着、坚守、敬业、奉献”的农业科技精神,再造一个更大的“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的梦想。 靳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