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 - 《泉州师院报》
泉州师范学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
应用型专业群介绍 (下)
2016-04-30
泉州海洋与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群
核心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组群专业及组群方式
组群专业: 泉州师范学院海洋与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群主要由食品科学与工程、 海洋技术、 生物技术三个专业组成, 对接泉州市三大特色产业中的食品产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海洋) 生物与医药产业。
组群方式: 本专业群本着 “特色专业辐射示范,相关专业优势互补” 的原则组群, 并对接泉州市三大特色产业中的食品产业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 (海洋) 生物与医药产业。 具体而言, 是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核心, 海洋技术、 生物技术专业为支撑, 深化产学研融合, 培养泉州市海洋与食品产
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推动海洋与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 其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既可通过海洋技术专业的支撑, 培养学生掌握服务海洋休闲食品和海洋功能食品产业的相关技能, 以满足该类企业在海洋产品的增值、 副产物的利用以及新型海洋性功能食品开发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又可通过生物技术专业的支撑, 为传统特色食品和绿色休闲健康食品产业, 培养在其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的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人才; 海洋技术专业可通过生物技术专业的支撑, 培养服务于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物产业方向的人才。
本专业群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福建省食品与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相关企业, 特别是泉州市的相关产业园区中的企业。相关产业园区包括: 晋
江食品产业园、 晋江深沪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和石狮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等。 本专业群为泉州市实施“泉州制造2025” 和 “十三五” 规划中 “食品产业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专业群基于组群专业所对应产业链的相互依存互补和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 将建设以生物技术、 海洋技术专业为支撑的现代食品产业, 将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渗透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 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中主干课程渗透到生物技术和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 以确保各专业学生知识领域和学科跨度, 实现产业链上各专业人才的无障碍交流, 拓宽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总体建设目标
紧扣泉州海洋与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 加强 “双师双能型” 教学团队建设, 创建具有省级水平的海洋生物技术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推进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 “基础同享、 核心分立、 拓展互选” 课程体系; 培养面向海洋生物技术及食品行业工作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全面提高海洋与食品产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 进一步增强专业群教师资源综合利用、 产品研发、 社会服务及示范辐射功能, 成为全省同类专业群的引领者。
“海丝互联互通” 交通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
核心专业: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
组群专业及组群方式
组群专业: 本专业群由三个专业构成, 分别是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
组群方式: 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为交通运输类, 汽车服务工程为机械工程类。 虽然汽车服务工程与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不属于同一个专业类别, 但汽车服务工程和轮机工程专业都有机械类的
属性, 主要围绕内燃机操作、 维护、 管理开设专业课,所开专业基础课程相近和相同, 且汽车服务工程和轮机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也相近和相同, 可以实现共享实践教学资源, 共享专业基础教师和部分专业教师资源。
三个专业都为交通运输产业链服务, 都为 “一带一路” 建设服务。 所以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这3个专业组成专业群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总体建设目标
按照 “统筹安排、 突出重点、 项目带动、分步推进、 整体提升” 的工作思路, 重点加强内涵建设, 促进特色发展。 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为重点, 以深化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拓展社会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为保障, 扎实推进 “政行校企” 合作,
实现 “四方” 共同育人、 合作开发课程、 合作培养 “双师” 、 共建实训体系、 合作开展社会服务等建设, 积极开展航海文化建设, 确保实现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提升。争取到2020 年建成为特色明显、 水平较高、 在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同管理、 共享资源的管理机制上取得突破, 在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上取得突破,在双师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在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取得突破,在社会服务能力上取得突破的应用型专业群。
“海丝泉州” 电子商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
核心专业: 电子商务
组群专业及组群方式
组群专业: 泉州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的组成专业有: 电子商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
组群方式: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辅助、以物流管理专业为协同,打造服务泉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
这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一带一路” 倡议, “互联网+” 不断催生产业演变,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正在剧烈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的社会环境加速形成,电子商务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加速发展成为泉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因此必须加快推动泉州师范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及其关联专业转变发展方式, 运用专业群形式, 推进大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培养与电子商务产业密切相关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由多专业交叉融合而成的应用型专业, 所
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是经贸与营销知识技能、 电子商务应用技能和物流知识技能的复合。 这一复合结构中, 经贸与营销知识技能是底层性和前置性的,电子商务应用技能是核心性和渗透性的, 物流知识技能则是衍生性和后向性的。 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发展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辅助,而物流管理专业则为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提供依托作用 (旨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物流短板” ) 。 与此同时, 在大数据、 云计算、 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等专业转型发展也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渗透带动。
总体建设目标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驱动力,以培养符合泉州电子商务产业跨越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
标,坚持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以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为切入点,运用“互联网+” 思维,发挥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渗透力和辐射力, 通过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主要路径,建构组群专业相互渗透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力争用5
年时间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建设成为内部治理结构合理、 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使得群内各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各自特色又能协同创新创业,能够更加有效服务泉州电子商务产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