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谈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威 张金秋    
2016-04-22     浏览(59)     (0)

本文分析了“中国梦”的本质、实现路径以及如何依靠人民群众来实现。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也备受各方瞩目。制度反腐、司法体制改革、脱贫攻坚战、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以及“十三五”规划等,均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上述议题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否得到普遍提升的问题,正如两会提出的:“共同致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们团结奋斗的最大思想政治共识和最大公约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本身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不仅离不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与引领,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坚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究其实质,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空想、不虚无、不假设,它源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是人民对于教育、医疗、收入、环境等现实利益需求的总和,因而“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个体梦”的实现,也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据《人民论坛》杂志关于“国家级难题”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如何科学分配好蛋糕”的得票率为97.16%,成为我国排名前十的“国家级难题”中的第二难题;“如何让普通民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的得票率为86.75%,成为我国排名前十的“国家级难题”中的第三难题。由此可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将社会力量与个体力量结合起来,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使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发展自我,以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其合理的现实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上学梦”、“就业梦”、“安居梦”、“医疗梦”等的实现。如果具体到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实例,譬如校园里的一些贫困大学生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多种途径来圆自己的“大学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和实现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既是中国的梦,也是民族的梦,更是广大人民的梦!毋庸置疑,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中流砥柱和不竭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同心同德与不懈奋斗。因此,在当下,只有坚决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守望相助,团结一致,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制度体系,为人民生活构建更加完善的生存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安心、放心的生活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断改进党员工作作风,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政治保证。总而言之,国家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而人民群众本身即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前进的强大、坚实力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也正是吹响了党和国家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进的集结号。
  其次,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进一步鞭策,也是对“四风”的进一步肃清,更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坚决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做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事,做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事。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同时,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必须处处体现为民精神和法治思维,坚决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始终将民众所需、民心所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发生反弹。总之,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谋事创业做人,而且,也能够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加强大、坚实的力量。
  再次,深入持久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廉以为政,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人心所向,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凝聚最为强大、坚实的力量。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在党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业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与历史性突破。2014年8月的《中国青年报》在线调查结果显示,95.2%的受访者希望新一年反腐更给力;进入2015年,反腐工作不再限于国内,而是同时开辟了进行海外追赃的第二战场,且初战告捷。上述表明只有真正地思民之所思,想民之所想,才能够更好地凝聚人民的力量,进而有助于我们跨越反腐攻坚期。毋庸置疑,实现“中国梦”,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而反腐倡廉建设则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以及赢得民心的必然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既是腐败问题的最大受害者,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生力军。因而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信访举报,及其所提供的信息来源,反腐倡廉建设才能够落地生根,并取得实效。总之,当前所大力推进的反腐倡廉建设,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现,也关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只有坚持“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加大反腐惩恶力度,扩大巡视监督范围,狠抓执纪问责,刷新党风政风,做到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才能够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携手并肩,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综上可见,以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旨归的“中国梦”深深地植根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广大人民的梦,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坚定不移地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