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启航者团队:梦已启航

作者:学生记者 马萧萧    
2016-04-10     浏览(63)     (0)

  南航老校区主校门所对的街道,是庄严肃穆的御道街。松柏苍翠,守卫于斯。作为随着南航御道讲坛创建而创立起的专业团队,启航者团队也一直致力于建设有格调的讲座品牌,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并引导同学们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启航者团队,下属于南航学生处教育科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宣传企划部,主要负责御道讲坛的对外公关、校内资源协调以及讲坛品牌建设等工作。它根据国内外思想潮流邀请嘉宾,尽可能多地为同学们引进不同声音,以期帮助同学们开拓眼界、丰富思想。“我们坚持邀请那些致力于向青年人宣扬自己价值观的名人。”
  团队设一位队长负责有关校内资源的整合,协调沟通学校相关部门与外界单位的合作;下设若干项目经理,每场讲座由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负责嘉宾的邀请、接待、讲座现场的安排以及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团队与学校组织或社团都保持模块化合作关系,另设有新航线项目组,为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此前,学校的讲座大多偏向于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讲座,同学们大多在讲座现场昏昏欲睡。这激发了我们改变现状,真真正正为同学谋福利的欲求。”启航者团队的负责人刘吟雪告诉记者启航者成立的初衷。
  然而,在具体落实时却遭到许多人的不理解。“作为学生,有什么能力去邀请名人?有什么可调动的社会资源与渠道?”他们被视为痴人说梦。团队成立伊始时困难重重,成员一个个惧难而退,是老队长几近理想化的坚持避免了崩盘的发生。
  跨过心理上的门槛,还有更难以逾越的实际操作的挑战。在微博上几个月不间断私信仍遭拒绝后,仅剩的3位成员在开会时爆发了剧烈的争吵。“其实虽然他劝我不要再做下去,我知道他自己也不甘心。”前任队长刘东宇笑着说。3个怀着一心的人争论到最后,话题已不知不觉从“做不做”变成了“怎么做”,天无绝人之路,在这次不成功便成仁的会议上,他们终于成功想出了许多可行的点子,迈出了第一步。同一时期,御道讲坛这一平台的开设更为启航者的坚持注入了强心剂。“只要有希望,就要跟紧”,提前大半年预约加以对经纪人不断的问候与提醒,他们终于成功邀请到了著名作家马伯庸来校,而那是当年马伯庸在南京的唯一一场讲座。
  自此,局面打开。启航者成功尝试了与文化公司、出版社合作,往期嘉宾推荐等渠道,迎来了一个嘉宾人数极速上升的时期。蒋方舟、毕飞宇、李毅、林少华……“一学期举办了30多场讲座,最多时一个月8场,场场爆满。”谈起这些时,刘吟雪充满了自豪。
  时至今日,启航者团队已成为全国同等高校同类组织的龙头。囿于事服的规定,团队规模不能超过8人。就是这样一个微型的团队,秉持“小团队,高效率”的口号,精英化培养成员,专业化承办讲座,独立邀请了大量具有思想力与社会影响力的名人。
  “敢想就敢做,敢做就有可能做成”,理想主义的坚持与实用主义的工作方法,铸就了今日年轻而又成熟的启航者团队,而它,也期待着有梦想与勇气的新生力量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