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师范大学 - 《河南师大报》

点滴到天明

作者:◆社会事业学院 杨士雨    
2016-04-09     浏览(62)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日子里,回忆过去的温馨生活和现在的孤独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期待。









  和以前的日子没有什么不同,漫长的白日里依旧堆积着繁琐小事,很少与人交流,大部分时间窝在黑百色调的房子里。这段时间总是频繁地下着雨,对着文档写作的雨夜,我经常有种回到了南方的错觉。
  果然,清明时节雨纷纷。
  三天的假期,总算是给紧绷的心情按下了暂停键。外面的世界依旧是连绵的阴雨,现在是下午五点二十三,就这样看着夜幕降临也挺好。楼下各色人群来来往往,像是电影镜头忽然的闪回,在那些可以被称作童年的日子里,陌生人的雨伞打湿校服的衣角,旁人的外套传来樟脑球的气味,书包的夹层塞着母亲做的便当,公交车上散发着浑浊的汗水。那个时候母亲跟我讲林徽因,讲她的人间四月天,讲四月天里的云烟、鲜妍、梁燕呢喃,晚饭后父亲会带着母亲和我一起散步,父亲说春天的晚风会让人变漂亮,我问为什么,父亲说因为春天的晚风最温柔,它会轻轻吹起女孩儿的头发。我以为,我会在这样的晚风里慢慢长大。
  直到一天放学,我看到一群人围在小区门口,消防车特别显眼,警车上的警铃闪烁着响个不停,医护人员急匆匆地抬着担架进进出出,脚步忽然沉重的迈不开了,那天的事,不知何故我都记不太清了,小城最大的教堂,离我们小区只有七百米远,我躲在角落里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人们的喧哗,脑袋里只有被大火烧得发黑的墙面、乱七八糟的家具、和面目全非的两张脸。从此以后,我要一个人生活下去了。
  生活始终要恢复常态的,所有的悲剧最终会归于淡忘,当时当场,成为一种模糊的遥远。在亲人的帮助下换了城市,换了房子,换了学校,继续上学,然后毕业,然后工作。沉默而努力地生活着。就像现在这样,对,像现在。从十二楼的阳台俯视下面,闪烁不停的斑斓灯光,三三两两的伶仃人群,马路上呼啸而过的各种车辆。八点三十五,天空稀疏地显露着几颗星光。空气清新而潮湿,雨滴打在玻璃上发出声响。
  手机振动,打开手机一下子涌出的短信和未接电话让我措手不及,于是一个一个回过去,还是有人惦记的,亲人或者好友,都给了我继续下去的勇气。好友电话里问:“吃晚饭了没呢?”对啊,该吃晚饭了,挂了电话后去厨房一阵鼓捣,柴米油盐的世俗气息,总是让人安定。
  深夜刮起了大风,隔窗听雨我在被窝睡得沉静,生活里一些羁绊与过往被吹散,好像有什么东西会徐徐展开,也可能什么都不会到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点滴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