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体会

作者:马建和  外国语学院    
2008-06-10     浏览(426)     (1)

  去年8月4日至18日,我们一行20人在学院领导的组织安排下,由我院副院长吴砚华带队,赴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考察。这是校、院两级领导对我校外语教师师资培养的投入,体现了校院两级领导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我们随行教师深感欣慰与感激,因为去语言源地接受实地的培训、考察和学习一直是我们外语教师多年来的梦想与追求。启程赴英国学习前夕,学院党总支徐跃斌书记在半夜里亲自赶来送行,再三叮嘱,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到英国后,我们先到了曼彻斯特大学,在那里接受了长达一周的语言素质培训,开设了诸多相关课程。虽然每门课程的课时都非常有限,但我们觉得门门课程都有及时雨、雪中炭的感觉。中国有句话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以前在教学中多年未解的,甚至在国内多方查阅、咨询都不弄清的许多问题在那里都找到了较为满意的答案。在曼彻斯特大学语言培训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平时教学中的许多误区,进而思考着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如在口语教学中,学生常在一般过去时态和现在完成时态之间的运用上出错。我们一贯的做法是直接给出正确的说法来对他们的错误进行纠正。学生说:“Ihavewent…”,老师会说:“不,应该说Ihavegone…”。事实证明,这样反复重复正确答案的做法效果并不是很好。相反,还不如故意重复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自我意识到错误所在,然后主动改正,效果会更好。即学生说“Ihavewent…”,老师反问“Ihavewent…?”这样只要提醒多次,不但刚出错的学生急于脱困,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班级里面其他同学也会同时从中受益。
  又比如,在听力课上,我们国内的教师一般会因为课时量有限,一开始直接就把材料播放给学生听。没有给学生任何准备时间和材料,所以学生一连听上三遍,还听不懂,压力很大。压力越大,越听不懂,最后老师索性就把原稿呈现出来,让学生看过了之后再听。但在英国,培训教师却给我们呈现了另外一种更为自然有效的方法,即准备工作更为重要。老师先问一些与本课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要求学生在听时作简单的英语笔记,把不懂的词汇记下来,以备一会儿请老师解释。对于有些音响特征明显的材料,让学生先把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然后两个人互相讨论,这个片段讲的可能是什么事,然后再出一些需要分析判断的练习,锻炼学生听时记笔记、主动分析判断的能力。而我们的听力课主要工作都在末端,看似直击结果,但实际效果很不理想。这时往往是学生听时毫无思想准备,带有很大的被动性,精神压力很大,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另外我还搞清楚了许多以往教学中一直都难以理清的问题。如“中学”,在英国用Secondaryschool,英国没有Middleschool,美国的Highschool指中学,但更多的是中学的后期阶段。
  还有Learningstyle方面,我们平时探讨和使用的也不多。我们经常也提到因材施教,但在教学内容多、节奏快的今天,这似乎越来越难以做到。其实,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Learningstyle不仅仅关乎到学生的自习,还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于学生学习的词汇、句子、语篇的过程要给予style方面的指导;在教师的实际教学、备课上课中都要立足于学生的Learningstyle,使之演变成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原先中国教师在课堂使用的game,本来只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但也会根据内容的不同需要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口语教学中,学生一般不愿意主动开口去说,那么老师可以根据话题,选择几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分成小组来抢答比赛,这样,被动的局面就容易打破。词汇学习,可让几组学生一方读explanation,另一方猜出单词进行对抗赛。这样,游戏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以往课堂教学的范围,有着开发学生智力的更深远的意义。
  对语言的学习,还是要尊重其规律。国内在外语学习方面,很多人总是埋怨没有学习外语的环境,认为只要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去,用不了几年就自己学成了。这的确不错,但代价也应该不小。光学了一门外语,但国语可能会丧失。而且出国的花费让我们得不偿失。所以,只要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多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进行切实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成就也不会小。可我们总是有许多误区无法突破,如在听力教学上总是好高骛远;在读写教学中总是讲得过多,写得过少,这些都违背语言学习的规律,成效何以保障?语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各国语言都是如此。我们不用崇洋媚外,只要坚持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肯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总之,启示多多。与其空想,不如实干;与其好高骛远,不如从脚下开始。及时了解有用的信息,创新有效的教学途径,就能保证决策准确超前,教学成效卓越,这也许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