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 《西安交大报》
在年末的两三思考
一年又一年,转眼间 2015年就要过去。又一次到了一年里的最后几天,脑海里突然莫名闪现出某年春晚小品中的一句台词:时光如水,生命如歌。
每年一度的考研大战刚刚结束,那些从考场中走出来的考生们,脸上挂满了笑容,不知是释怀,还是自信。我的身边也有不少“考研党”,之前看他们没日没夜的复习,心里只有大大的佩服。临考前一天晚上,我给每个考研的小伙伴都发去祝福,希望他们可以金榜题名。但无论明年是顺利入学成为一名研究生,还是走入职场开始社会历练,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好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能决定我们人生命运的不是别人,只能是我们自己。
要说我在这一年最大的转折,大概就是由一名本科生变成了研究生。虽然侥幸没有经历考研的恶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可以放松懈怠。刚入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眼下研一的生活就要过去一半了。我们似乎总是在跟时间赛跑,却从来跟不上它的脚步。表面上看,研究生的生活似乎和本科阶段没有太大不同,无非就是上课、看书,当然还有主要任务——做研究。然而,正如导师给我们多次强调的,这个阶段需要重视和培养的是问题意识,或者说是批判精神。不由想起陈寅恪先生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十个字大概是大学精髓的最好概括。在当今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盛行的大环境下,大学不免也受其影响。就拿交大来说,我们从不缺少科研骨干和技术精英,但却少有能独领风骚的思想大师,即便是有,对于一所大学甚至是整个社会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但越是匮乏,就越是需要。听闻学校近期正在筹备建设“思想交大”,我心里甚是欣喜。倘若“思想交大”能够建成实现,百年交大方能真正“为世界之光”。
明年是交大建校 120 周年暨迁校60 周年的隆重纪念,能赶上双甲子校庆的盛事也算是十足幸运。最近一个月我有幸拜访了多位西迁老教师,从他们身上获得了不 小 的 感 动 和 震撼。原来,真的有一种东西叫做家国情 怀。有 一 位 奶奶,今年已是80高龄,西迁的时候她只有 20 岁。奶奶告诉我,她当时坐在西迁专列上,从上海到西安,哭了一路。对于当时的她来讲,放弃上海的优越条件,千里迢迢来到大西北,实在难以接受。况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此带来的各方面变化和影响也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但是,包括这位奶奶在内的西迁前辈,服从国家安排,从大局出发,克服种种困难,在交大这片土地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所在的学习的校园。吃水当记挖井人,对于我们来说,向前辈学习,努力成就自我,建设交大,应是我等后辈的奋斗目标。(张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