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鲁东大学 - 《鲁东大学校报》

坚持党建带团建 带领鲁大青年高举团旗跟党走

作者:机关第一党总支团委党支部    
2015-11-10     浏览(210)     (0)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委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不断构筑、拓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
    一、增强宗旨意识,着力提升团组织自身建设
    大力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以红旗团总支、红旗团支部评选为抓手,健全集体学习制、定期座谈会制,开展“团干部恳谈日”活动,扎实推进推优入党工作,突出基层团组织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建设。 2011年,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连续7年获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个学院团总支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称号。
    努力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以作风建设为重点,通过体系化的培养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引领团干部队伍身体力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要求。五年来,我校团干部共发表工作科研论文100余篇。选派9名团干部赴青海、新疆和省内基层团委挂职锻炼。
    着力强化学生组织建设。按照“一体两翼”的团建要求,采取选好带头人、充实指导教师力量、重点扶持精品化社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等四项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三自”功能,强化学生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学生艺术团、《人在鲁大》团刊编辑部等先后荣获全国高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
    二、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坚定青年学生的“三个自信”
    积极开展红色活动。坚持日常教育与重要节点教育相结合,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理论学习活动200余场次、主题教育活动300余场次,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扎实筑牢红色阵地。以“青马工程”培训班、学“习”小组为载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茁壮成长。主动进入“微时代”,完善了校、院、班三级微博和微信体系,建立电子团刊,积极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我和国旗合个影”等线上线下活动,牢牢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精心选育红色榜样。通过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五四评优等活动大力选树红色榜样。涌现出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大学生村官张广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静,“挑战杯”全国铜奖获得者、博士生张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团员青年中起到了模范引领作用。
    三、把握青年需求,切实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机制更加规范有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创新与实践工作的意见》、《鲁东大学学生创新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制度,设置创新实践必修学分,设立“城新创新奖学金”,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政为坚强后盾,以大学生科技社团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有效载体,以大学生科技立项和学科竞赛为依托,不断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迈向更高水平。
    学生学术科技赛事体系更趋完善。搭建了“挑战杯”校内选拔赛、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课题立项等多个平台,涵养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每年组织各类创新竞赛80余项,年均获得国家级创新竞赛奖励300余人次,省级竞赛奖500余人次,直接覆盖人群4000余人。在近5年的“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共获全国银奖1项、铜奖7项、省级奖92项,学校首次获得省级比赛“优胜杯”。学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4篇,获得发明授权16件。
    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进KAB、SIYB培训项目,积极开展电商创业大赛、微营销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定期选拔优秀创业项目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基地,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设立爱心创业扶持基金,成功孵化烟台万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点健身团队等20余家企业。2014年,学校获“十佳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荣誉称号。2015年,在首届大学生“互联网+”竞赛中,获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银奖4项。
   团委党支部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保持和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带领全校各级团组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要求,为建设应用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