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结缘是必然更有几分幸运。回顾两个月前的数千名学生参与志愿者选拔的激烈竞争,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直到现在我还心有余悸。
我是宣传报道组综合组的一名志愿者,尽管大会从8月23日正式开始,但从7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相关工作的准备。从媒体联系到资料整理,从信息确认到对接反馈,我在工作中一点点加深对史学大会的了解,越了解也越发感受到这次大会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工作异常忙碌,材料组必须要在会议后统筹当天所有的素材进行整理上传,采写组、视频组、新媒体组要对素材进行编辑处理不能有一丝拖延,媒体服务组要在晚上与媒体对次日的活动行程对接确认,后勤保障组则需要揽起后勤服务的重任……会议时常进行到晚上九、十点,我们的工作时间就可想而知了。作为综合组的一员,虽然更多地侧重宣传部分的协调工作,但也因此更需要做好一块砖的准备——哪里需要哪里搬:需要打扫会场,我们来!需要检查设备,我们来!需要配音,就让我们来试试“救个急”吧……在新闻中心,消耗最快的不仅是办公用品,更有一盒盒速溶咖啡。每次看到朋友圈那些来自凌晨的分享,想到他们就在自己身边拼命地坚持着,有心疼但更有作为山大人的骄傲。
志愿者虽有组别之分,志愿者精神却不分时间场合。虽然本次大会配备了各个语种的志愿者,但需求尚不能完全满足。我也正因此有机会尝试发挥我的语言专业优势,为一些来自俄语国家的学者嘉宾进行简单的翻译。说真的,当你看到自己在志愿者群中被其他同学“艾特呼叫”,当你接到似乎“当下只有你能解决”的求助电话,你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便能理解一颗小小“螺丝钉”的“大”意义,简单而诚挚,就像你所能提供的点滴帮助。
志愿者工作虽不轻松,但其中甜蜜与感动早已充溢在收获的果实中。疲惫时候的一包小零食,任务繁忙时的彼此分担,吃饭时间的相互谦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大集体,这是志愿者间的协力同行。我们的身份是多元的,在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在一点点丰盈自身,一点点成长。
我骄傲,我是一名ICHS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