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宁在支教课堂上。
“林老师好!林老师好!”每周四上 午,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东大寨小学 的小学生们,总会兴奋地与一名 “特 殊”的老师打招呼。
小学生们口中的“林老师”,是我 校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林宁,他在 莱西农村小学支教已经两年了。每次 林宁一进校园,小学生们就会跑过来 和他打招呼;一下课,大家就涌过来抱 住他,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每周四早上7 点半,林宁会准时 赶到汽车东站,坐大巴到莱西市河头 店镇的几所小学,给小学生们上体育 课,中午和他们一起在食堂吃饭,直到 下午五点半回到青岛———两年来,每 个周四,林宁都是这样度过的。
两年多以前,林宁偶然在《青岛早 报》上读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得知在 莱西农村的几所小学里,孩子们从来 没有上过音体美等课程,他毫不犹豫 地打电话报了名。经过面试,他成为由 青岛早报和微尘基金联合招募的 “圆 梦行动·支教农村娃志愿服务队”最早 一批志愿者之一,而且是一直坚持到 现在的7 名志愿者之一。现在,林宁是 河头店镇8 所小学体育课志愿教师的 负责人。
每个跟林宁打招呼的孩子,都会 得到他的热情回应。吃午饭的时候,他 会等所有孩子都坐下之后才坐。学校 的操场是土操场,上课时尘土飞扬。在 一次足球课上,教完一个动作后林宁 的裤子变得很脏,有个小女孩马上跑 过来蹲下帮他拍去裤子上的土。
“就是这一拍,拍掉了我所有的劳 累。”那个小女孩的举动让林宁倍感温 暖:“作为老师,又有什么理由不用心 关注每一个孩子呢!”
去年,林宁在社会上招募志愿者 和自己一起去支教,报名的不少,但能 长期坚持的不多,总是凑不齐人数,而 且当地小学也反映有些志愿教师的教 学质量并不理想。后来,林宁向学院申 请,希望在不耽误课程的前提下带学 生一起去支教,在做公益的同时,又能 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师范学院有关 领导专门与林宁一道去支教学校进行 考察,并与当地教育体育局有关领导 协商,确定主要由体 育学院的学生负责 体育课支教工作,并 定期派各专项教师 进行业务指导。
为了给周四一 天的支教工作腾出 时间,林宁一周其他 四天都排满了课。每 周四,他带领着8 名 体育学院的学生,一 起奔赴8 所支教学校。每次去之前学 生们都会认真备课,他自豪地说,“我 们去了之后,当地的体育教学质量有 了很大提升。”今年5 月3 日,他们的 团队获得2014 年度青岛市“十大微尘 公益之星”(团体)荣誉称号。
林宁从不把自己长期坚持支教的 事情挂在嘴边,但学生们所做的点点 滴滴,他都看在眼里。谈起自己的学 生,他眼睛亮亮的,滔滔不绝:体育教 育专业2012 级的米强自费将自己班 学生们上课时的照片冲印出来,送到 每个孩子手上,希望他们记住欢乐的 瞬间;奚长坤、杜芳祺为了让教学过程 更有吸引力,自己准备气球、沙包等教 具带到课堂……“林宁老师总是以身作则地告诉 我们怎样做一名真正的老师,什么是 师德。”奚长坤说,自己跟着林宁支教, 受益颇多。
除了支教,林宁还带领他的学生 们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汶川地 震时,他们曾参与“衣旧暖心”捐衣活 动;去年6 月,他带着同学们到盲校捐 书、去“金色儿童”自闭症学校做志愿 服务;今年3 月,他又带着同学们去 “如是书店”做义工;5 月,他和自己教 的6 个班的同学一起参与“阳光少年” 资助活动,资助了5 名贵州贫困山区 的孩子。
“把付出当成一种习惯,把奉献作 为一种美德。”这是林宁最欣赏的一句 话。林宁表示,自己要在做好本职工作 的同时,在支教之路上一直走下去。目 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 力,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圆梦行动”中, 让更多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