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用朴实、真心感动你我
——————访“燕大雷锋人物”之西校区六组团宿管员王连云
作者:□学生记者李春辉
2008-12-30
在采访之前,我通过各种方式对王连云阿姨有了初步的了解,脑海中形成的王阿姨的形象是和蔼的,朴素的……在采访见面之后,我的所有猜想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而且比想象中更好!
“和学生有一份斩不断的缘”
谈到这份缘,王阿姨感触颇多。1974年,王阿姨作为一名知青下乡,因为一个偶然机会,当起了小学民办老师。从那时起,她就喜欢上了孩子们,她陪孩子们玩,帮孩子们洗脸、梳头,并且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们,正因如此,王阿姨所带的班级每次年考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有一年的端午节,学生们将鸡蛋、鸭蛋塞满了王阿姨的讲台桌,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王阿姨感动地掉下了眼泪。
在当了五年小学教师之后,王阿姨忍痛返回了城里,上了技校。技校毕业后,王阿姨进了工厂,下了车间,在自己的岗位上,她兢兢业业干了18个寒暑。在这期间,王阿姨多次因业绩突出而受到厂领导的嘉奖。时隔十几年,或许她和学生的那份缘早已被岁月掩埋,然而命运的安排却并非如此。1996年,因为爱人的工作需要,王阿姨随爱人来到了燕山大学。按照学校的安排,王阿姨当起了学生宿舍管理员,她的身边又有了学生。王阿姨说:“这辈子,我和学生有一份斩不断的缘。”
“这学工处只要还有一个宿管员,那就是你王连云”
“这学工处只要还有一个宿管员,那就是你王连云”,这是学工处处长给予王连云的一句评价。自从1996年来到燕山大学,王阿姨就一直坚守在宿舍管理员这个岗位上,如今已经十几个春秋过去了,王阿姨十几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一次在宿舍组团门口,王阿姨拾到一个女士小提包,里面有一部非常别致的手机,一个钱包,一串钥匙,其中钱包装有300多元钱以及各种银行卡。王阿姨知道这个提包的主人此时肯定很着急,于是她多方打听,询问,在忙碌了半天之后,终于找到了小提包的主人,经仔细确定后,小提包得以物归原主,失主拿到自己的提包时,激动无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王阿姨淡然一笑,心也释然了。
还有一次,一小偷进入学生寝室行窃,在出来准备逃跑时,被王阿姨发现,小偷立刻掏出一把螺丝刀来恐吓王阿姨,当时王阿姨的处境非常危险,可为了保护学生的财产,王阿姨没有退缩,和小偷进行了斗争,最终挽回了同学的损失。事后,王阿姨受到了学校、公安局的嘉奖和学生们的赞扬,王阿姨回忆说:“当时脑子里好像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保护住学生的财产,如果当时那个小偷不是有点心虚胆怯的话,可能我已命送他手了。”
“宁可苦一点累一点,也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干好”,王阿姨就是这样要求着自己,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体现着一个宿管员应有的本质,诠释了燕大人应有的精神。“只要真心对学生,学生就会真心对你”
“真心对学生”是王阿姨和学生相处的原则,正是因为坚持这种原则,王阿姨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学生在一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自己和大学生在一起很长见识,也很开心”,王阿姨谈起自己和学生来,总是那么津津乐道,总是满脸的笑容,因为那些学生在她眼里都是她的孩子。
1999年,当时王阿姨在东校区五舍当宿管员,有一个同学,因患股骨头坏死而为每天需要换新贴药苦苦发愁,王阿姨得知了这一情况,主动提供帮助。她每天都将那极其难闻的药在家里煎好,然后送到学生母亲身边,这一帮就是一个多月,直到那位学生痊愈,那位学生的母亲临走时含泪的一句“大姐,您真是太好了”道出了王阿姨对学生的真心。
还有,在一年新生入学时,王阿姨看到一对海南来的父子,因学费不够,坐在地上苦苦发愁,儿子准备放弃学业时,她主动帮父子俩联系了该新生所在的院系,解决了这位新生的入学问题。王阿姨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简直太多太多了,她曾为一学生搞过募捐,她还曾救过突发疾病、命悬一线的同学……这一切的一切都折射出一个真心为孩子的伟大母亲形象。
当了十几年的宿管员,欢乐有过,悲伤有过,但王阿姨从没感到累过,也没厌倦过。“只要还让我当宿管员,只要还让我给学生们服务,那我就会越做越好,不会对不住‘燕大雷锋人物’这个称号”,在提到获奖感受时,王阿姨说。我们也相信她的行动会很好地证实“雷锋人物”这个称号。
采访最后,王阿姨还不忘嘱咐我:“好好珍惜学校的这四年生活吧,四年很快就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