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 - 《华南师大报》

教师工作坊:为农村教师配了“奔驰”

作者:余德鸿,李论,徐婷    
2015-04-28     浏览(185)     (0)

本文介绍了网络教育学院“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模式,该模式打破时空限制,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虚拟社区,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公平。这种模式由一线名师和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微课录制技术,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的技能。现在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广泛开展。

    “他们开着奔驰,我们骑单车怎么追得上!”这是网络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艺在农村学校进行“教师工作坊”试点培训时,听到的农村教师的心声。这句话让他记忆深刻,话中所指,正是农村教育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相比于大城市的先进资源和优秀专家,农村教育资源明显短缺了。

    然而现在,农村教师不用再骑着单车赶了,华师给他们配了“奔驰”,这辆“奔驰”就是“教师工作坊”。

    “新奔驰”打破时空局限

    何为“教师工作坊”?形象一点说,它是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一个虚拟的社区,里边居住着坊主和学员,把传统的校内备课组延伸到整个县或者更大的区域。坊主一般由大学教授、教研员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三者共同担任,负责制定研修计划、组织活动;学员则是中西部边远地区的教师,可以在网上议课、听课、评课,轻松地互相学习、参加研修项目。

    张雁飞是一个数学工作坊的坊主,经过对农村教师两个月的培训,他明显感受到他们能力的提高。“在农村学校,老师普遍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缺乏了解。通过工作坊,城乡之间地理距离影响不再明显,坊主随时能把最新信息传递给学员。”通过网络平台,学员们在坊主设计的研修主题下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经常相互“串远门”,观看其他地区老师的微课并互评互磨。如此一来,便打破了传统线下培训的时空限制,拉近了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

    据介绍,华师充分利用网络创新“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启动“县域名师工作坊”建设工程,累计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1200余个,受益教师9万余人(其中广东6万余人),形成了“名师引领,受训教师互助,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新模式。

    工作坊落地开花,农村教师增福音

    忙碌完早上的英语课,顾冬芝会抽出下午或晚上的时间,登陆教师远程培训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当天的作业并对其他教师上传的作品进行互评。作为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五小学毕业班的英语老师,刚参加完今年3月份国培项目工作坊的她,不仅掌握了微课录制技术,并且给十岁的儿子做了榜样:“孩子在做作业,我也在做作业。”

    像顾冬芝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郑竹燕老师是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的小学英语工作坊其中一名学员,她刚刚完成一个自然拼读方面的研修主题。“看到平台上其他老师的微课,有时我会惊讶,原来这个知识点可以这样讲,原来一堂课可以这样上!”在阅读了一些优秀的课例之后,郑竹燕会做一些心得体会,与其他学员互相交流研究,最后上传自己的微课成果,她说:“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把自己学到的先进理念带进课堂,将英语自然拼读的方法带给学生,他们正在慢慢形成好习惯。”

    许多老师都有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压力,在工作坊进行学习也通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但他们都乐此不疲。“我真的很兴奋,突然之间有好多优秀的资源可以给我们享用,我们农村教师许多是全科老师,并不是每一科都擅长,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下载其他老师优秀的微课视频给学生看,这是福音啊。”惠州市博罗县学员陈峰对此平台学习十分赞赏。

    据悉,2014年,学校承担的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远程培训项目就有9项,其中新疆受训教师4000余人,40%是维吾尔族教师;广西受训教师20000余人。

    技术创新推动着教育改革

    邹小婷是广东省博罗县的一线名师,也是其中一个工作坊的坊主。当初她也只是听教授提起过“微课”,对于其操作形式并不了解,更别说其他老师了。于是,大家不禁担忧:在设备简陋又缺乏信息技术相关培训的情况下,农村老师们能适应新事物吗?

    这种担忧很快被实践化解。四五个月后,老师们已能熟练制作微课,甚至还上传精彩的教学视频。

    其实,微课制作听起来高端,操作起来却很接地气。作为华师2014年11月开展的国培项目的重头戏,微课制作教学的以“课”会友是“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核心。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录课”软件,让教师无论是使用iphone、ipad、pc端,甚至是使用各种移动终端,只要具备录像功能,都能轻松录制和上传微课视频。“技术问题由我们来解决,保证为老师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不需要担心这个,只需专心学习研究就可以了。”网络教育学院资源开发部技术总监赖国雄说,“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布完整‘ipad录课系统’的。如今,我们录制的微课,内容在不断地丰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显然,教师工作坊背后强大的推动力是技术创新,作为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核心支撑,微课录制技术也被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2013年凤凰卫视与我校合作将传统文化碎片化,制成10分钟以内的“凤凰微课”并向全球发布,将职业培训课程等上传到平台上并向社会开放,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热捧。

    相对于以往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师工作坊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努力,照样可以服务偏远地区的教师,照样可以推动乡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许晓艺坚定地说,“到明年,我们要把教师工作坊推到100个县。”
(本报记者 余德鸿 李论 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