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青刺画社:理工学校的文艺范
作者:刘泓靖 林思汗 蔡敏敏
去年12月14日,初冬萧瑟的校园主干道被一幅幅亮丽的色彩点亮。国画、素描,画风各异的作品排列在主干道旁供人欣赏,画作或飘逸流畅,或随性狂野。穿梭的行人,急促的脚步,不知不觉化为留恋的目光,驻足回望。这是青刺画社十五周年画展。这是个聚集热爱艺术,安静作画者的兴趣社团,他们又是如何在理工学校众多社团中脱颖而出,举办画展,冲刺校园十佳社团的呢?青刺,不画海报的画社青刺画社,成立于1999年———我校上世纪的老牌社团,成立了十五年,一直以来都是个“安静的美男子”,独来独往、静静作画,有些孤芳自赏的味道。有道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孤独的画师、安静的画室,再美好的画作也将隐埋在这默默无闻中,无人欣赏。在这份安静中,观众也渐渐地流失。最后,青刺内部仅留下八名社员在苦苦支撑。我们这画到底画给谁看,青刺人在沉思。
“曾经有人打电话来,问青刺是不是能帮忙画海报。”社长刘跃苦笑着介绍道,“画社本该是艺术爱好者的平台,却不仅自己人来得少,最后大家的一腔热情无人赏识,反而被当成是‘画海报用的’。你明白这种感受吧?”
反思过去,青刺人意识到,如果继续延续随性作画的模式,社团将变为一盘散沙,热情也将在这随遇而安中慢慢流逝。说干就干,先改变内部管理模式,将社员按照兴趣分为十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定期作画,上交作品并互相交流。“到了青刺,就要将画画这件事认真对待,不能想画就画。”社长刘跃继续说道。除了组内沟通,社团还开展评比,将本周最受欢迎的作品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向全校展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兴趣,以及兴趣之外画社的活动是什么,定期作画吗?画社的活动,是否可以像歌舞类社团一样有掌声、有尖叫、有人气呢?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青刺路演”开始了。虽然只是在路边给驻足的路人画肖像,却让青刺迈出了画室外的更广阔的天地,不仅让青刺度过了瓶颈期,更为后来的青刺带来了一个春天。2014年第八届青刺路演通过漫画潮流———暴漫风格人物像,使青刺画社成功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这时,青刺人发现,除了自身对艺术的兴趣,还需要创新,将活力注入安静的艺术创作,将青刺这个艺术爱好者的平台做大做强。青刺,不再“内向而羞涩”,青刺,决定主动出击。青刺人,为自己描边上色“我们的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我们就是任性。”社长刘跃笑着说道。画展这一年一度的常规的活动,青刺也要有所不同。首先有别于传统的张贴海报、地标的宣传形式,画展前期宣传采用贴纸宣传,即把活动宣传标语做成贴纸张贴在社员身上,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既达到宣传效果,又低碳环保,减轻保洁阿姨的负担。其次在活动当天充分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的优势,兼顾线上线下:长达百米的画展引人驻足,同时鼓励观众与喜爱的作品合影留念,上传网络平台,最大程度吸引观众。如此,未能亲临画展现场的同学们也有机会品尝青刺的韵味;而参观的朋友也能回忆起对美术怦然心动的瞬间。
除了外部的活动,青刺内部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众多绘画爱好者因“路演”、画展等活动循画而来,社员常驻人数增至五十余名。此外,青刺不定期组织社员参观江苏省美术馆,邀请工业与艺术学院老师曹红霞等人做讲座,以提高社员的绘画水平。“我很喜欢青刺的氛围。加入青刺是因为对绘画感兴趣,现在我不止会素描,还学会了其他绘画手法。”青刺社员冯丽羞涩地向记者说道。
谈及未来,社长刘跃说到:“我想把青刺画社做成一个南工的品牌社团,成为南工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别人听到‘青刺’就会感受到这是南工的阳春白雪。”刘泓靖 林思汗 蔡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