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8日,第二届岭南高教发展高端论坛“大学文化的使命与建构”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12月5日至6日,首届“涂又光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我校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岭南师范学院主办。涂又光先生是冯友兰先生的高足,虽已逝世两年,然大师风范犹存。来自武汉、北京、上海、兰州、重庆、南宁、广州、深圳等高校和科研院的近3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燕岭,探讨涂又光先生的教育思想。我校罗海鸥院长做了题为《真正的师者———涂又光先生的为师之道》主题报告,认为涂又光教育思想的三个特点:一是根在本土,学贯中西;二是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哲学;三是中国高等教育要整合人文和科技并奔向现代化。空军预警学院士官学校校长李小平教授做了题为 《涂又光先生 “照着讲”与“接着讲”的学术智慧》的报告,他认为涂先生的人生境遇正是真正思想家的人生写照--不富、不贵、不顺、不作。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贺祖斌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运超教授、《新华文摘》杂志社张学文博士、复旦大学林荣日教授、同济大学高桂娟副教授等学者围绕涂又光先生的教育思想先后做了报告和发言。
12月7日至8日,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岭南师范学院主办,第二届岭南高教发展高端论坛 “大学文化的使命与建构”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教育研究院、《新华文摘》杂志社等省内外高等院校与学术机构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教授作了《大学文化建设:坚守传统与善待大学》的主题报告;《新华文摘》杂志社张学文副编审作《大学文化建设实质是对大学精神的重审》的主题报告。出席论坛的学者对大学文化传统的理性认识、大学文化现状与现实的全面把握以及大学文化内涵与机理的深刻揭示等方面都进行了的深入的探讨。
12月21日至22日,首届“海峡两岸特殊教育发展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这次论坛由台湾师范教育学会、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台湾师范大学、屏东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广东省残联、湛江市残联、岭南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承办。论坛汇聚了海峡两岸30所高校、4所特殊学校与辅导机构共计86位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讲学论道,带来了8场主题报告、28场分组报告。我校罗海鸥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与台湾高校合办特殊教育专业的历程和展望。台湾特殊教育协会前理事长、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我校特殊教育系主任吴武典教授认为,特殊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开发的事业,不是普通职业,而是爱心事业,虽然在大陆起步较晚,通过两岸的交流和合作,相信未来的发展会非常非常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方俊明教授认为,我校开创的两岸特教协同创新模式很有价值,值得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推广。此次论坛上,台湾屏东大学与我校签订了协同育人姐妹校框架协议。
此外,在11月29日,广东、广西和湖南第四届三省(区)数学年会在我校举行。来自三省区的71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中学的38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这次会议探讨了数学界的前沿课题以及三省区数学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和探讨,加强了三省区数学界在数学学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同一天,我校组织召开了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学校工作会议。广东省原教研室主任吴惟粤研究员,上海市教师发展中心胡庆芳博士,湛江市教育局冯燕锋副局长,学校80所“人才培养合作共同体单位代表”等百余人齐聚我校,探讨校地合作的发展与方向。
一场场报告,是一把把火种,点燃着岭师学子一颗颗崇尚学术的心;一场场报告,是一串串钥匙,打开着岭师学子一扇扇探讨学术之门;一场场报告,是一声声春雷,激荡着岭师学子追求学术的伟大梦想。岭南师院的12月,是一个充满浓浓学术气氛的学术月,是一个隆重盛大的学术节!这些活动,跟学校浓重的文化氛围,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全面彰显了学校深沉厚重的发展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