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大报》

附属新华医院一研究成果 入选“中国眼科学近五年十大研究进展”

2014-12-29     浏览(76)     (0)

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领衔的“中国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规范的兴起与推广”研究成果入选我国眼科学界2009至2013年十大研究进展,同时赵培泉对小儿视网膜疾病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并带领团队发表了近60篇相关论文。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在此次大会上论文发言人次较多。


  本报讯 日前,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赵培泉领衔的“中国小儿视网膜疾病诊疗规范的兴起与推广”研究成果入选“我国眼科学2009至2013年十大研究进展”。这是日前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上传来的喜讯。此项结果经过层层遴选并最终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组织投票评选的。
  此次入选是对赵培泉主任带领的团队多年以来在小儿视网膜领域的辛勤工作和所做的贡献的肯定,也预示着附属新华眼科在小儿视网膜疾病方面的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
  据悉,此次大会是2014年度我国眼科学界最盛大的学术会议之一,大会邀请到国际眼科理事会前任主席Bruce Spivey教授、AACO新任主席Pran Nagpal教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在此次大会上共有论文发言15人次,壁报交流18人次,书面交流15个,专题讲座和继教课程9人次。
  大会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立5名优秀手术录像奖,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有两个参展的手术视频荣获此奖。
  据了解,近十余年来,赵培泉主任始终潜心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与治疗工作,在2007年进入新华医院眼科工作后,在医院的支持下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小儿眼病诊治中心。目前开展了ROP的筛查,到激光、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ROP的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每年完成ROP筛查诊治约1000余例。
  同时,赵培泉对各个小儿视网膜疾病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最终对整个小儿视网膜疾病谱,包括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Leber先天性黑矇、牵牛花综合征、coats病、永存原始玻璃体综合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等一系列疾病建立了一个系统的体系。尤其是在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Leber先天性黑矇等遗传性小儿致盲疾病方面,从临床诊治到致病基因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赵培泉率领的团队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小儿视网膜疾病相关论文近60篇,其中相关SCI文章7篇,核心期刊50余篇;参编了小儿视网膜疾病相关书籍5部。相关工作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资助,其中包括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从2008年起,该科每年举办ROP筛查和防治和小儿视网膜疾病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养了大批相关人员。2012年,近16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ROP专家云集上海,参加了由附属新华医院协办的第三届国际ROP大会,其中近100名为国际代表,共同探讨了ROP领域的众多问题,这标志着中国在ROP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费萍 张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