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工学周报》

得青年者,得未来

作者:校团委 史波    
2015-03-06     浏览(57)     (0)

高校是青年成长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塑造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通过加强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包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节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度”、“高度”和“宽度”。同时,团委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当前共青团组织必须认真落实的。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成长的主要阵地,肩负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历史使命,其原因在于高校的主体和对象都是青年,青年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关系着中国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路方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与安排。得青年者,得未来。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切入点,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工作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共青团组织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切入点,在工作中动之以学生情,才能入得了学生心。
  “军工英才”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针对学生发展的个体需求,在培养实践中建立了理论学习、素质拓展、实践教育、志愿服务、课题调研“五位一体”的“军工英才”班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同时根据效果反馈,对下一年度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入心入脑,充分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度”。
  二、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调节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学生的思想认识有高低之分,定位工作需要找准切合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引领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过程中,要调节好两个“高度”,一个是教育者自身的认识高度,一个是学习者认识的高度。共青团组织在贯彻实施《意见》过程中,要接地气、入人心,分阶段分层次分时期地推进工作,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
  依托新媒体平台,结合学生喜好,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线上活动,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播,在线答题,在线征文,微博互动等多种形式的展示,通过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传播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送入学生的课堂上,宿舍里,生活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去触摸现实,适应学生的差异性,合理调节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
  三、以第二课堂的有效途径为主阵地,拓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宽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兼容并包,找准突破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空前活跃,加上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繁华与躁动,势必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共青团组织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同时,尊重学生认识上的差异,包容多样,帮助学生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一步步从关注自身转化到人生、国家的高度,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真正飞跃。
  校团委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丰富青年学生课余生活,每年举办各类校内赛事50余项,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近百项,在科创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积极组织青年开展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实践等,让青年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家和社会。每年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分享会、阳光论坛等活动百余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从内心深处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积极拓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宽度”。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共青团组织应结合青年的思想实际和行为特点,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主渠道,探索新形式,搭建新平台,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必然担当。因此,《意见》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