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基于生命周期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作者:孙月君
从上个世纪初期开始,美国的几个大公司诸如通用汽车、杜邦及通用电器等首先开始使用预算管理模式。这一种管理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很快就成为了美国几个大型的工商企业作业的标准程序,接着迅速发展成在全世界各行各业中通行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集团的数量及其经营状况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总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许多的问题。在企业集团中,进行有效的预算控制,并对预算执行进行考核,积极落实全面预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一、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内涵全面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总预算,它以实现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利润的预计额为目标,通常在制定销售预测的基础上,再预测企业的生产情况、成本耗费用及现金收支等,预测反映企业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所有生产与经营的财务和经营情况。
在一个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内部的管理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对所有现代工商企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的一种综合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工具,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日益发挥核心作用。
对一个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它通过对一个企业内部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行适度的分权、授权、业绩评价,实现企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并切实反映企业所需,为企业的合理运营、战略落实、价值升值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帮助。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全面预算管理所谓企业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企业存在全部阶段的全过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有关一个企业成长、发展、消亡的理论。
不同生命周期采取的财务战略和预算管理模式不同:
初创期,企业业务风险较高,财务风险则较低,宜实行扩张型的财务战略,这一时期,应使用以资本预算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发展期,企业往往争取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宜使用发展性战略,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应当以销售预算为主。
成熟期,企业有非常稳固的收益可以偿债,在任何情况下,权益资本投资者对回报的期望都可能高于债权人对回报的期望,宜使用稳定性战略和以利润预算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衰退期,企业的业务处于衰退阶段,已经难以吸引权益资本,宜使用紧缩型战略和以现金流量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企业生命周期战略的应用目的是帮助经营者根据企业自身选择最佳的企业战略,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
三、基于生命周期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以预测为前提,以实现对企业后期发展的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按照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不同,选用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
创业期:预算管理应以资本预算为核心。
在企业的创业期,资金短缺是企业在该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此时财务预算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筹资预算问题。筹资预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何时筹资、从哪里筹资和筹措多少资金。
发展期:预算管理应以销售预算为重点。
在企业的发展期,现金流入与生产经营都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度,此时,企业开始转向销售导向,以期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企业的重心是销售预算。
成熟期:预算管理应以利润预算为中心。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据着较稳固的地位和较大的份额,企业的现金流量与经营情况都已达到最优,所以,此时的企业目标是获取较大的利润,但是首要的战略任务已经从扩大销售量转向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充分使用自由的现金流量,通过资本运营,扩大企业规模,对资本结构进行完善,开拓新市场。
衰退期:预算管理应以现金流量预算为关键。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主要通过减少广告投入,减少甚至取消科研支出,提高产品价格等方式缩小规模,以退出所在行业。在这个阶段,相对于利润而言,企业更关注于现金流量情况。企业决定使用什么样的退出战略,才能得到最大的现金流量。
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制定预算应该综合使用各种编制方法。
首先,单位的高层领导人应该将本企业的总目标和企业中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分目标提出来;其次,各个基层单位制定适合自己的预算方案,交由分部门制定部门预算,再将之交到预算委员会;再次,预算委员会通过广泛交流,经过审核,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再得到决策层的审批,成为正式预算;最后将正式预算下发。
预算内容的关键点有: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
营业收入连接着市场和企业的经营活动,它的预算是否合理,对预算管理体系的整体有重要影响,因此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一环。一个企业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企业预算支出的关键。企业中的现金流量预算能使其有序运行,否则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将会陷入瘫痪状态。
预算管理工作主要采用负责人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使企业高效运营、核心能力增强、经济效益提高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要采用各部门的负责人责任制,加强领导,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主要方法,它将系统化、战略化、人本化融合为一体,从最初的计划、协调企业生产发展的作用,发展到一种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并将监管、评价、奖惩等融于一体的管理模式。这一方法已经被当今世界的大多数企业接受并运用。但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实行预算管理,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更加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使用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文作者为校友,现任职于山东宏济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