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 - 《长江大学报》
“致远计划”第三讲
桂希恩与我校大学生谈艾滋病
武汉大学桂希恩教授应邀来校进行艾滋病讲座,呼吁大学生洁身自好,远离毒品,并强调了防治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讲座中,桂教授还向学校赠送了防艾读本,引起了在校师生的热烈反响。学生们对桂教授的敬业精神和医学知识深表敬意。
本报讯(记者晏亮 学生记者邓洁)“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Icare,doyou?”“防艾勇士”桂希恩教授的提问得到了长大学子的热烈回应———“yes,Ido!”让冬日的大礼堂格外温暖。
12月4日下午,国内医学界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唯一得主,2004年度央视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71岁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应邀到来校进行“致远计划”第三讲———与大学生谈艾滋病,回顾一个普通医生的历程。
讲座中,桂教授语言幽默,字字句句彰显着一个有良知的医生对社会对人类的拳拳爱心,受到千余师生的热烈欢迎。
“我的父亲出生于江陵,江陵是我的故乡,回到故乡我感到分外亲切。”桂希恩以这句话作开场白,和同学们谈起了艾滋病的形势和防治知识。他向同学们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有艾滋病病例26万余人,湖北有4000多名感染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感染者中既有成人和儿童,也有大学生。桂希恩称,找他就诊的大学生艾滋病患者已有35人,性传播者占多数,其中也有吸毒染病者。他希望大学生们洁身自好,远离毒品。桂希恩还说,现在有不少大学生关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有的主动到艾滋病高危区进行社会调查,有的到农村和社区宣传,有的到艾滋孤儿院辅导孤儿们学习,这些都值得肯定。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他希望每个大学生都能有智慧的头脑、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力、高尚的情操。“老牛自知黄昏近,不用扬鞭自奋蹄。”他希望和有良知者共筑“防艾长城”。
报告会上,桂恩希教授还向我校赠送了由他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学生防艾通俗读本《青春要设防———与大学生谈艾滋病》。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桂教授那医者仁心、仁术的精神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人。在校党委副书记朱业宏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起立,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桂教授。文学院10705班的学生张恋感叹:“桂教授心系艾滋病患者的敬业精神让我很感动。”医学院护理10701班的学生赵妍表示,桂教授的报告让她对医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激发了大学生防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