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理工大学报》

“红雨伞”撑起的温暖

———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孔震

作者:学生记者 李周 王月梅    
2015-01-19     浏览(150)     (0)

孔震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2012级的学生,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他成立“红雨伞”志愿服务团队,为特教中心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带去一份暖。孔震用真心帮助特殊弱势群体,并希望更多人关注他们,让社会多一份温暖和关爱。团队成员也得到了许多感动。





  “之所以每一次为孩子们举办活动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并选择你,是因为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你不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你的心能一直放在这里,放在孩子们身上。”“红雨伞”特教中心的园长满怀感动说到的这个人,不是某个腰财万贯的商人,也不是某个行业的大亨,这个他,正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合材料专业2012级的孔震同学。源于内心的温暖志愿者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孔震从大一开始就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在了解“红雨伞”特教中心里的情况后,就在学校内组织同学们成立了同名“红雨伞”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以“红雨伞”为标志的爱心活动,他希望自己所做的这些小小的爱心活动能像一把把“红雨伞”一样为特教中心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带去一份暖。
  每一次去红雨伞特教中心看望孩子们,孔震总是由衷的激动,但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他告诉记者,特教中心的孩子都是一些“折翼的天使”,他们一生下来就跟正常人不一样,带有天生身智的残缺。有的孩子患有孤独症,一整天也不怎么说话,就默默地自己玩;有的孩子患有唐氏综合症,当别的孩子笑得很开心的时候,他连一个微笑的表情都显得呆板;有的孩子患有智障,说话都说不清楚·····孔震和他的团队通过表演节目与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和他们父母感动的微笑,都是对孔震最大的鼓励,也是最宝贵的收获。
  “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理解和关爱。我唯一能够做的,只是用一颗真心去帮助他们,同时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让这个社会多一份温暖和关爱。”说到这里,孔震显得格外认真。执于掌心的关怀爱,不是说说就可以了的,它是用一颗暖心和一份坚持在一起融合后,用时间慢慢发酵升华后的结晶。两年的志愿活动中,因为需要筹集资金为特教中心的孩子们准备文具和其他的小玩具,孔震就组织团队人员一起到公园和商场做宣传,发动更多的人为孩子们捐赠爱心。在活动中,队员们也曾被人误解为是特教中心请来做宣传的人员。“那时候大家也觉得挺委屈的,可是一想到那群需要帮助的孩子,又觉得再多的委屈也能咽下。”说到一起努力的队员们,孔震笑得很温暖。
  对于爱心捐赠,孔震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谈到有一次团队成员在公园里做爱心募捐,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大家都十分疲惫。正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有位被儿子推出来散心的老婆婆看到了宣传,二话不说将自己荷包里的钱都捐了出来,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让大家觉得心里很暖,再忙碌都是值得的。这样的感动很常见,还有一次遇到了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热情的大妈们了解情况之后都纷纷围上来献爱心,有人由于穿着舞蹈的服装并没有带钱,还专门问熟人借了钱来捐赠。临走的时候还有人倡议:“你们下次再进行募捐,我一定带好钱过来,让我身边的人也来。”回想起这些场景,孔震依然觉得特别感动:“当时我搂着捐款箱,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里。我只不过是为孩子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却收获这么多感动,这一次次的感动是我做志愿者最宝贵的财富。”
  进入大三,课程任务逐渐加重的孔震,在陪伴孩子们的同时,却也没有将自己的学习落下,不但拿得了校级奖学金,还担任了大一的助理辅导员。对于“红雨伞”志愿者团队,孔震寄予了更多的希望“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希望这个团队能走得更远更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折翼的天使”,更希望这把爱心的“红雨伞”能够一直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