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由“文质彬彬”想到的......

作者:□郭晓瑜    
2008-11-17     浏览(350)     (0)

文章阐述了孔子关于个人修养的论述,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真诚质朴、善待他人和气度优雅、举止得体的品质,并强调个人学习与岗位勤勉奉献相结合的重要性。文章还强调了个人修养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在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和师生员工过程中体现个人价值的必要性。


  《论语·雍也篇》中有这样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大意是说,品格质朴而文化积累不够,人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只注重文化积累,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文化积累和质朴品格结合起来才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是孔子论述如何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位谦谦君子。
  仔细研究体会这段话“质”与“文”的关系,对于提升机关工作人员个人修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要有“质”,即真诚质朴、善待他人。有“质”的人,才会保持真我,推己及人,与人为善,以真诚、精良的服务对待别人。
  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服务领导、服务师生,而服务工作的内容事无巨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具体而细致的事务,要保持热情服务,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事业,热爱岗位,才能热爱每一个服务对象。搞好服务,除了态度热情之外,最重要的是要业务熟练,要认真钻研岗位技能。有的人服务态度不好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在于业务不熟,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当然也就上不去。只有保持内心的“质”,才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真正做到师生员工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
  其次,要有“文”,即气度优雅,举止得体。从内在修养来讲,“文”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从外在表现来看,“文”是一种仪表气质。在人交往过程中,让对方感到举止得体、轻松自如、如沐春风,有“文”才能有气度,有“文”才能不计较得失,遇事少一分偏执、愤懑,多一点理解、宽容。
  要做到“文”,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纪宝成校长经常号召机关干部要多读书,特别是多读经典、元典,多读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既通古今又明中外。他说“读书养德,读书养廉”,“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建立一个广博的知识面,理想、道德、情操也就自然而然地崇高了起来。可以给人以开阔的眼界,长远的的眼光,不为一时、一事的苦难所挫折。我们身处大学这个知识宝库,能畅游书海,能聆听名家讲座是难得的机会和财富。每个人都应当珍视这种宁静校园的氛围,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再次,要“质”、“文”有度,和谐发展。
  当前,学校正朝着“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建设一流的大学,需要有一流的管理和服务,需要有一流的行政工作人员队伍。要做到“质”和“文”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把个人发展目标统一到学校发展目标上来,把握恰当的“度”,实现和谐的平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成为有内涵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作风良好地概括了“质”与“文”的关系。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一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学习与岗位的勤勉奉献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作为新时期的学校机关工作人员,我们应自觉加强个人修养,提升自身素质,树立人本服务理念,在服务学校工作大局、服务全校师生员工过程中体现个人价值,在建立健全各种服务措施、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为改善机关服务形象,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