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红梅 董黎丽 高馨)
12月6日,初冬的郑州,寒气袭人。但我校信息大楼一楼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气氛热烈。黄河科技学院发展道路研讨会在这里成功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学校办学30年来规格最高的研讨会,是学校30年校庆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钟秉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务处处长于京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建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笃运,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贾连朝,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社主编徐越等国内知名专家、全国民办高校代表共50余人齐聚一堂,总结研讨中国第一所民办高校发展经验,共商学校转型发展大计。同时,本次研讨结合目前民办高校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交流,助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我校董事长胡大白、校长杨雪梅、党委书记丁松林、总顾问程宏、副校长冯长安、工会主席罗煜以及部分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参加研讨会。
回顾发展历程 明晰转型思路
研讨会上,杨雪梅作专题汇报,回顾学校发展历程。她介绍学校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办学体会:艰苦创业,滚动发展,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发展之路;勇于探索,改革创新,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了“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政工作模式;言传身教,精心培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科院办学理念。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杨雪梅明确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保障体系等。
肯定办学成绩 引领民校发展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我校办学成绩和办学精神给予高度评价。钟秉林指出,黄科院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说,黄科院在办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理念、教育的方式,这些对民办高校起着引领作用。还有一些专家指出,黄科院办学理念好、目标高、方向对、模式新、成效大,黄科院的发展澄清了民办教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疑问和偏见。专家们认为杨雪梅校长的报告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其中一些提法、步骤对今天中国民办教育仍具有引领作用。
专家建言献策 规划民教未来
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黄科院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当前高校转型成因,包括发展的现实需要,国际经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等。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就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黄科院转型发展献计献策,认为民办高校应充分利用灵活的机制优势,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于京天建议,学校还应继续坚守和传承为民为国的情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一些专家还就搞好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加强科研创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杏坛春风五十载 一声“先生”表敬意
今年是黄科院建校30周年,也是董事长胡大白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专家领导们对胡大白从教五十年来对中国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蒋笃运说,黄科院建校30年来,我每次来校都发现学生很深切地喊胡大白董事长为胡妈妈。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只有这种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爱。董事长的学生、河南省文联主席杨杰深情回忆当年旧事。她说,胡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爱,她的执著信念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我们终身受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石品毫不掩饰对董事长的敬佩之情。他说,胡董事长30年来在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内创造了奇迹,我要称呼她一声胡先生。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极少数非常杰出的女性才能称之为先生。石品还将自己在绘画界颇享盛名的国画人物作品《阳光焦桐》赠送给董事长,表达敬意。
师生反响强烈 坚定转型信心
黄科院发展道路研讨会效果明显,全校上下反响强烈。胡大白在研讨会结束时的答谢辞中说,会议充分肯定了黄科院三十年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坚定了坚持办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办大学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明确了建设应用科技大学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剖析了转型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讨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和思路。我们一定认真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校师生纷纷表示,发展道路研讨会的召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总结过去30年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对学校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